第十四章 《刺客列传》(第5/10页)

“有大半个月了。”掌柜应道,“他们在城里到处打听井山,可我们本地人都不晓得。”

“他们人呢?”胡客又问。

“住了两天就走了。”掌柜摆着手说,“不晓得去了哪里。”

掌柜离开后,胡客、姻婵和贺谦长时间陷在吃惊的状态里。天底下有许多巧合,但既是两个上了年纪的人,又分别是瘸子和秃头,还是来找井山的,这么多巧合合在一起,那就不是巧合了。这两个人,一定是胡启立和烛龙。

但胡客等三人不明白的是,胡启立和烛龙没有获得秦革四妖刃中的全部代码,为什么会提前大半个月跑到平武县来找井山?

虽然疑问重重,但这至少证明了胡启立和烛龙的确没有死,正因为他们跑来了川北,所以在上海周边根本找不到两人的踪迹。

“大半个月的时间,”姻婵揣测道,“他们很可能已经找到了。”

姻婵的揣测很对,既然是来平武县找井山,那就一定是在寻找刺客道的秘密,又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以胡启立和烛龙的能力,这个秘密很可能已经被他们找到了。

“只要他们现身了就好。”片刻的时间,胡客已经完全恢复了冷静。对他而言,找到胡启立远比寻找刺客道的秘密更为重要。他一直担心胡启立像以前那样藏身匿迹,一藏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然后暗中针对他和姻婵谋计设局。胡启立便如一条毒蛇,长时间隐伏不动,一出动便是致命的攻击,这才是胡客最为担忧的。现在胡启立在平武县现身,对胡客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寻找井山的同时,找到胡启立和烛龙。其实这两件事大可以统一起来,因为胡启立和烛龙要么在寻找井山的路上,要么已经找到了井山,所以寻找这两人就是在寻找井山,寻找井山就是在寻找这两人。

三人休息一晚,第二天天一亮,开始在县城里四处打听井山的位置。

和客栈掌柜说的一样,本地人根本没有听说过井山,三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打听到任何线索。胡客在询问的过程中,不忘打听胡启立和烛龙的下落,同样没有任何收获。

“也许这座山在偏远的地方,所以城里人不知道,”贺谦分析道,“也有可能是时间久了,这座山变了名字。”

贺谦的猜测不无道理。刺客道创立于明朝万历年间,彼时问天还是宫中的磔刑刃,直到明亡后才流入民间,为刺客道所得,所以刺客道真正聚齐秦革四妖刃,是在清朝初年。刺客道获得四件妖刃后,请来铸剑师对四件妖刃进行改动,以便将四条代码藏入妖刃当中。由此可知,四条代码在清初便已存在,相应地,井山这个称呼在清初同样存在。清初以来已有两百多年,一座山更换了名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不管这样的猜测正确与否,总之要想找到井山,必定要花费更多的工夫。

在平武县城里打听不到线索,三人只有去城外寻找。

要寻找一座山,势必得往有山的地方去。平武县地处川北,与甘肃省接壤,境内有大片的山区,这些山区基本上集中在县辖区的北部。所以三人休整一晚后,翌日便离开县城,往北面搜寻。

方向的确找对了,因为在离开县城后不久行经一处岔路口时,三人询问道旁一处茶铺摊的老板,老板的回答和客栈掌柜一样,不知道井山在哪里,但大半个月前曾有人询问过同样的问题。

“他们去了哪边?”贺谦问道。

茶铺摊老板抬手一指,指向通往东北方向的岔道。

三人走上这条岔道,沿途只要遇到人就打听,得到了不少和茶铺摊老板相同的回答。虽然这些回答对寻找井山没有任何帮助,但至少可以指明胡启立和烛龙曾走过的方向,也让三人寻找下去的信心更加充足。

如此边走边问,到了下午,三人走进了一个名叫水皮的村子。

这个村子是一个藏族人的聚居地,是以又被唤作水皮藏村。村子里的人虽是藏族人,但大都能说一些汉话,所以询问的过程没有太多语言障碍。但不一样的是,面对同样的关于井山的问题,村子里的藏民没有报以摇头,而是伸手往村子深处一指:“找多吉老头,他晓得。”

问一个人是如此,问两个人也是如此,胡客、姻婵和贺谦接连问了好几个藏民,得到的回答,都是找多吉老头。

这个多吉老头到底是何方神圣?胡客等人的心里都产生了疑问。但寻找了这么久,总算有人知道井山的存在,也没枉费一路上所花费的工夫。

三人按照藏民所指,来到村子最深处的一座土坯草屋前。

多吉老头就在屋前的地坝上,睡在一把破旧躺椅里,晒着略有些发烫的阳光,眯合着眼睛,一副闲然自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