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无痕(第3/6页)
“那火柱好高好高,发出一连串的爆裂声。”另一人补充说道。
“不错,随着爆裂声又有许多小火球在海面上滑动着扩散开来。”
“在海面上滑动……”何钊迟疑地重复了一句,说,“嗯,应该是火星飞溅吧?”
“不,不!与火星飞溅不同,那些火球确确实实是在海面上滑动,并且还会旋转着改变方向。”
“那么,颜色呢?那火柱与火球都是什么颜色?”何钊又问道。
“黄色。”二人一起回答说。
“金属钠?”一个念头蓦地在何钊的脑中一闪,与此同时,多年前的一幅图景重又映现在眼前:
那还是在他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化学老师为他们做金属钠的实验:只见老师用镊子夹了极小极小的一丁点白色物质,丢进试盆的水里,试盆立即喷射出火焰,随即“砰砰”地爆炸跳动不已,炸得试盆里的水四处飞溅。老师说这就是金属钠。钠是一种反应很敏感的金属,它一接触水,会立即产生化学反应放出热,变成氢氧化钠和氢,氢又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爆炸后只留下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又会很快溶入水里,不留一点痕迹。
那火焰的颜色也是黄的。
“你怀疑是钠爆炸?”郝军问。
“是的。”何钊点头说,“你看,都是在水上连续爆炸,都是黄色的火焰,爆炸后又都是了无痕迹。太相像了!”
“可是,凶手又是怎样设爆的呢?如果是事先将钠片黏附在对方身上,那么对方一下水就会爆炸,而不是待他游了很长一段距离后再爆炸。如果是在水下潜游到对方身旁,再打开密封取出钠片,扔向对方,那么就应该有两具尸体,因为爆炸的迅速和强烈,都会使凶手无法逃生。”郝军又提出了疑问。
“是呀,这真有点匪夷所思。”赵忆兰也深表赞同。
“这也正是我感到犹豫、难以决断的地方。因此,我想去请教一下专家,看看是否能有什么办法延缓钠与水发生作用,使它滞后爆炸。不知滨海大学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何钊说。
“有。滨海大学的苏明教授就是我省化学界的权威。”郝军说。
三
苏明教授在他的工作室里接待了何钊三人。
苏明教授60多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十分健谈。听取了他们的叙述以后,教授点头说:“不错,是金属钠的爆炸。”
教授接着向他们做起了介绍:
“钠是一种极活跃的金属,只要接触空气,就会迅速酸化。因此,在自然界里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的,没有单体的金属钠。如果把钠投入水中,它就会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氢与空气混合,又会发生一连串的爆炸。这种爆炸威力很大,只要一小片的钠,就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家知道,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能够自燃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的燃烧,是一种极其完全的燃烧,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成水。而与氢同时产生的另一物质氢氧化钠,也极容易溶于水。因此,爆炸过后,留下的仍然只是一汪清水,绝无其他物质。这也就是你们在爆炸现场为什么找不到一点爆炸物碎片的原因。”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金属钠一旦与水接触,迅即就会爆炸;可是此案的受害者却是在海水里游泳了很长一段距离后才发生爆炸。因此,我们想向您请教,是否能有什么办法延缓钠与水发生作用,使它滞后爆炸呢?”何钊问道。
“有的。”教授回答说,“只要用化学方法,将钠的表面部分变成碳酸钠就可以了。”
“碳酸钠?”
“是的,碳酸钠。”教授继续解释说,“碳酸钠虽然也溶于水,但却是一种很稳定的物质,没有危险。把表面碳酸钠化了的钠片丢入水中,碳酸钠就会起阻隔作用,不让钠与水接触;要等碳酸钠逐渐溶化以后,钠才能与水接触,产生强烈反应,发生爆炸。”
“原来是这样!”大家恍然大悟。看来罪犯所使用的就是这种经过化学处理了的金属钠,是他事先把这种钠片黏附在受害者的身上,这才造成了那次爆炸。
告别教授出来,已是吃午饭的时间,他们便在滨海大学附近找了一家餐馆,进去午餐。
这是一家颇有名气的湘菜馆,馆内光线充足,布置优雅,座位非常舒适。郝军作为东道主,请两位客人点完菜交给侍者以后说:“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呢?”
“组织力量,对滨海和江州两市所有的实验室进行一次检查,看看有哪一家实验室丢失了钠。单体的金属钠,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只有在实验室里才有。”何钊说。
“两市的大中学校、科研单位以及部分工厂矿山等机构都有实验室,少说也有好几百家,这个工作量未免太大了一点。”赵忆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