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她看见影子杀人了(第9/10页)
萧医生又是一个微笑:“凶手正是想要你这么认为,你要是这么想就正中了他的圈套。”
“啊?”马千里又是一愣,这死萧白兜那么大一个圈子,竟又把他带回到原地。
萧医生继续说道:“首先,你要知道一个邪教组织想要长期存在,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机密和隐匿,就算是举办黑弥撒,也只会偷偷进行,而不是这样大张旗鼓地展示尸体。这是公然向 你们挑战,也是在自取灭亡。”
“其次,这前后两具尸体看似一样,但又不完全一样。你再看这第一张裸尸的近照。”说着又递给马千里一张照片。
马千里接过仔细端详,萧医生指了指照片:“看到没,这具尸体的网状伤口其实是用利器胡乱切划的。也就是说凶手在第一次抛尸时,压根儿就没想让这尸体和撒旦教扯上什么关系。他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是在发泄。”
“萧医生你的意思是说,凶手在第二次杀人后才想到的撒旦教,企图用撒旦教来转移我们的视线?”
萧医生点了点头:“是的,这就是我推断他是从事艺术类工作的原因之一。他从新闻报道和舆论中得到了灵感,然后继续创作,最后再向我们展示作品。这就是艺术家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
“那他到底是不是撒旦教的教徒?”马千里困惑道。
萧白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否则第一次抛尸时他就会这么做了。这可能是他后来得到的灵感,继而发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凶手肯定对西方文化比较了解,否则不会联想到对国内而言很生僻的撒旦教。”
萧白又翻了翻那些资料,继续说道:“还有尸检结果也有让我想不通的地方,第一具尸体体内残余血液为正常人体的百分之二十,第二具却有百分之五十五。那两颗尖牙印是利器扎的没错,区别就在于第一具是生前扎的,第二具却是死后扎的。”
“这区别说明什么?”
萧医生摇了摇头:“容我想想,一会儿再告诉你。”
“那这凶手的杀人动机是什么?难道他就是单纯地想杀人, 不杀人就浑身难受的那种变态杀人狂?”马千里又问。
萧白把目光又移回照片上:“不,我看到这些尸体照片时,第一感觉就是凶手似乎是在刻意隐瞒什么,有一种欲盖弥彰的强烈意图。而在我发现他试图转移我们的视线到撒旦教上之后,就更加肯定了他的这种意图。他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在试图隐藏他的真实目的。”
“开始我们认定凶手的杀人动机和黑市人体器官买卖有关,但随着案情的发展越来越迷离,我们现在也迷茫了。”马千里叹了口气。
“别迷茫,凶手在放烟幕弹,为的就是让你们转移视线。”
“那这个凶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大胆地推测一下,他在没有杀人之前,表现出的应该是回避型人格,自闭、孤僻、自卑,兢兢业业,安分守己,是别人眼中的老实人,甚至是别人眼中的蠢蛋。但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其实一直潜伏着反社会人格,并且在一次突变中爆发了出来,突变极有可能是失业。人格改变是很罕见的,所以这个凶手的成长历程肯定很曲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人格应该是与生俱来,永久不变的啊。”
“马队长你听说过人格面具吗?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之一。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为了适应社会和环境,隐藏起自己的真实人格,尽量去扮演一个能得到别人喜欢和认同的人。”
“这个所有人都有吧,出了家门谁都得戴上面具啊,特别是交际应酬的时候。”说到这马千里不禁叹了口气。
“反社会人格才是凶手的真实人格,回避型人格就是他的人 格面具。而且这面具的形成时间较早,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从他杀的都是男人,而且表现出反社会人格看来,他最有可能的童年成长历程是母爱剥夺,也就是早年丧母,而后长期遭受父亲虐待。”
“这又是怎么推理出来的?”
“母爱剥夺是反社会人格的重要成因,而没有父爱或者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的性格是胆小、自闭、孤僻。”
马千里点了点头:“萧医生你继续说。”
“原本这样发展下去,他肯定会形成反社会人格。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他突然换了个相对较好的家庭环境。也就是这个家庭环境和后来受到的良好教育,压制住了他的反社会人格。这时候他的人格面具就形成了,表现出了回避型人格,他努力想当一个别人眼中的乖孩子,他也以为自己就是那个乖孩子。”
马千里开始回味这句话:“寄养在别人家里,没有父母的爱,却又要想尽办法得到监护人认同和欢迎,一个自闭、胆小、孤僻的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