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闭城门欲捉贼(第9/11页)
夏乾冷笑一声,深吸一口气,拔腿就跑。他从后院翻墙出去,运气很好,狗居然没叫。
重本抑末思想在大宋有了巨大改变,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想得到宣扬。庸城地处扬州中心,水运交通便利,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夜市素来热闹,而待五鼓钟鸣,早市也开始了。做买卖的都是一户挨上一户,但此时却因为城禁的缘故全盘打乱。
今日就是青衣奇盗偷窃的日子,百姓们都不敢出门,除了夏乾。他一路小跑到了风水客栈。这是衙门对面的客栈,易厢泉以前就下榻此处。老实巴交的周掌柜独自一人坐在老榆木台子前头。周掌柜早已过了古稀之年,虽耳背,眼却不花。如今客栈空空,只有易厢泉一个客人。
夏乾进门,扯着嗓子问掌柜,易厢泉是否还在楼上。问了三遍,周掌柜才笑呵呵地表示肯定。待他推开易厢泉房间的门,只见窗户大开,淡青色的床帏在秋风的吹拂下微微地动着。帷帐边不远处,易厢泉的行李、包袱全在。房间门口有根一人高的竹竿,这是小满拿来的。桌上还放着药瓶和纱布,旁边倒着一只葫芦,却不见人。夏乾走过去,下意识地拔开葫芦的塞子,里面是茶水。
他认得自家的茶叶,葫芦里的茶水被喝掉了一部分。他又看看桌子,没有任何书信或其他东西,易厢泉就这么放下东西走了,没有留下任何音信。
他去哪儿了?他疑惑顿生,又细细打量起整个房间,地板湿滑,像是被人擦过。夏乾蹲下来,看见上面有水渍,虽然已擦过了,还未干。地板的狭缝里还夹杂着细碎的茶叶末。取一点轻嗅,与葫芦中的茶一样。
“掌柜的,易公子当真没从屋里出来?”夏乾从房间出来下楼,大声问起周掌柜,因老人家耳背,夏乾又重复了好几遍。
“当真没出来!”老掌柜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声音沙哑,嗓门却很大,“易公子自从进去就没下楼来!老朽我一直在这儿守着呢!”
夏乾心里一凉,又问了几句也没得到什么结果,索性出门离开,直接去了庸城府衙。此时已近未时,秋日里太阳去得早,有归西之意。
庸城府衙守卫森严,赵、杨二位大人还在衙内的空地上。夏乾经过三道检查,之后穿过九曲回廊,过去行礼。只见赵大人坐在雕花莲叶托手的太师椅上。他一身黑色锦衣绣着芙蓉金边,面目严肃。
杨府尹挺着大肚子站在一边,绿色官袍、黑乌纱帽子活似硬生生套在一尊弥勒佛上。小眯眼扫过夏乾,点头问好。只见大理石桌上白瓷盅里盛着参茶,只用了些许人参须。京城大官来审查,自然要上点好东西。然而用整棵人参定然摆明了自己平日里受贿,于是只用了少许人参须。杨府尹是聪明人,大宋的很多官员都这么聪明。聪明人多了,就成了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在庙堂之上蔓延,渐渐地就生了事端。
远处,一身戎装的方千正一脸丧气地站在那里指挥着。昨日被青衣奇盗利用的事让他神魂未定。夏乾想去和他说说易厢泉失踪的事,可是想着说了也没用,大家也不上心,毕竟易厢泉一向神出鬼没。
守卫们正在搬运,谨慎地将一万零二根犀骨摆放在院中,一根一根地排列整齐。赵大人坐在凉亭里,却没有闲着,突然指了指不远处,问道:“那角落里的大水缸是做何用处的?”只见角落有四个大水缸,由普通陶土烧制而成,分别坐落在各个角落里。
旁边的侍卫抬头一望,道:“今天下午刚搬进来的,放在门口,送东西的人说是易公子让搁置在院子里的。”
赵大人看了方千一眼。方千眼眸一闪,立刻会意。
“打开看看。”方千下令,快步走过去。
守卫放下手中的刀,开始猛提水缸的盖子。夏乾上前定睛一看,盖子竟然像是被蜡封死了。方千剑眉一拧,走到最近的水缸边,握紧边缘用力揭盖子,直至青筋暴起却仍打不开盖子。
“封得真是严实。”方千擦汗道。
夏乾也皱皱眉头:“要打开缸盖,怕是只有打破水缸了。”
他们只得走向另一只水缸,试着打开。方千走去用力一提,盖子一下打开了。“这是……水?”方千吃惊地说道,轻轻撩起一点水,嗅了嗅,没有异味,是清水。
守卫道:“兴许是易公子考虑周全,防止火灾,特备水缸。”
方千点头:“有道理。可是易公子人呢?”
夏乾愁眉苦脸道:“丢了。正想让人去寻呢。”
“无妨,易公子行事一向如此,估计不久便能回来。”方千也苦笑一下,与夏乾交换了一下无奈的眼神便没再说什么,去门口看了看守卫。
方千比夏乾高了大半个头,生得也比夏乾健壮。看着他夕阳下的影子,夏乾隐约想起儿时一起踢蹴鞠的情景。方千跑得快,踢得又高又远,但本性善良,从未伤过人。这样的人去了西北战场,既合适又不合适。一将功成万骨枯,方千善良却要见白骨累累。如今能衣锦还乡,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