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夜探埋骨寺(下)(第2/3页)
“你——哼——”陈化昭气涨红了脸,抓起桌上的马鞭,一扭头出了客栈,萧自横告了声罪,追了出去。
敏贝勒啐了口唾沫,歪着脖子骂道:“一拍桌子二瞪眼,三抖威风四骂街,和他娘宫里的奴才一个揍性。”
我拍了怕敏贝勒的肩膀,拉着他走进了二楼的书房。
我关好了门窗,拿起了案头的一本羊皮小册子递到了敏贝勒的手里,敏贝勒坐在灯下,翻开那扉页,漏出了里面的满文。
“贝勒爷,劳您给翻译翻译……”
我斟上了茶水,放到了敏贝勒的手旁。
所谓满文,也就是用来拼写满语的文字。满文,主要借鉴了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清朝铁骑入关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同时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满文的应用范围也每况愈下。渐渐的只在八旗贵族中通用,并由最初的实用文字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民族文化传承,凡是皇族贵胄,必须从小习读,所以我身边认识这种满文的,除了敏贝勒便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敏贝勒简单的浏览了几页,脸色逐渐凝重起来,惊声问道:“你这东西哪来的?”
我当下答道:“陆龟年随我去埋骨寺调查天师会的妖人,被一个高手打伤,两人交手之时,陆龟年顺手牵羊,从那人身上偷来了这本小册子!”
“伤的严重么?”敏贝勒追问道。
“有唐叔在,没事儿的!”
敏贝勒闻言,定了定心神,润了润嗓子,开始一字一句的翻阅这这本册子,直到月上中天,才合上书页,推了推昏昏欲睡的我,开始复述。
原来这本册子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份笔记,并且只是上半部,这笔记是由一个清朝皇宫内务府的旗人记述的,记录这一段事关天理教与苍梧道人的秘辛。
明嘉靖四十五年,皇帝朱厚熜驾崩,以国师身份给嘉靖皇帝炼仙丹的苍梧道人被据说是闫贵妃请来的高手围攻,混战之中,重伤而逃,慌乱之中,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落在宫中,没有取走。苍梧道人受了重伤,险些身亡,调养了十几年,也没恢复,无法潜入宫中,盗回笔记,再加上对方那群高手在江湖上大举搜索国师的踪迹,国师不敢露面,只能潜藏神锋,等待时机,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一直到明朝灭亡……
清朝铁骑入关,帝位传了第五代,落到了爱新觉罗·颙琰的头上,这位爱新觉罗·颙琰,也就是清仁宗,改年号为嘉庆,这位嘉庆皇帝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等地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在连续数年的混战之中,京畿、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八卦教(九宫教)、荣华会、白阳教、红阳教、青阳教等教派的部分教徒逐步联合统一形成了以京畿大兴县人林清为首的一个严密的组织——天理教。教内以八卦为分支名目,各有掌卦教首,而震卦为七卦之首,兼理九宫,统管八卦。嘉庆十八年十月,林清带领天理教造反的教民先后攻占了河南滑县,直隶长垣,山东定陶、曹县等地。在牵制了京师附近的大部分兵力后,十月二十一日夜,林清带领秘密活动于京城大兴、宛平一带的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了皇宫。而在这些教民的大部队在宫中拼杀之际,有三名教民悄悄的潜藏行踪,直奔宫内一间偏殿,在偏殿内房梁的暗格中盗取了一只木匣,正要离开之际,真赶上前来皇宫参战的火器营,一照面就把仨人打成了筛子,怀里的匣子也被搜了去,上缴到了内务府,内务府的管事打开了匣子,取出了一卷鹿皮的手卷,上面以秦小篆记录了一段关于海外鳌龙的秘辛,这位管事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将其破译,通译全文之后,这位管事知道此事实干重大,只要这鹿皮手卷在世一天,那些觊觎的贼人便会不断的来宫中寻事,于是将鹿皮手卷毁去,以满文记录下了那手卷上的内容……
秦始皇二十八年,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徐福在海上漂泊了数年,却仍旧一无所获,徐福知道,他要是敢空着手回去,秦始皇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砍了他全家的脑袋,然而,眼看着补给一天一天的减少,再不返航,船上的人都得死在海上……就在徐福焦虑不已的时候,一场大海啸席卷了徐福所在的海域,接天的巨浪排山倒海的压了下来,海水沸腾形成了方圆百里的旋涡,徐福的海船犹如一片树叶,在惊涛骇浪之中上下沉浮,不知过了多久,徐福在一座岛屿边上醒来,自己的海船就搁浅在这座荒岛之上,海上的船工超过半数都死在了这场海难之中,在漂满死尸和大鱼的海滩上,徐福竟然发现了一只老虎大小的金鳌遗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