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兰亭集序(二)(第2/3页)

所谓连珠印,就是用相同材质做成两方印章,既可单独也可同时使用。秦汉时期,印章只有实用功能,比如传国玉玺、官府印鉴。唐太宗酷爱收集历代书画,鉴定真伪后,便用这枚‘贞观’连珠印盖上。从此以后,中国文人才有了在书画上盖印章的传统,满清皇室收藏的书画上密密麻麻的图章,最早不会超过唐朝。

阿海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只要看,不要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连珠印后,第一列文字,自上而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没人胆敢念出这行字,阿海、齐远山与中山,乃至后边的小木,四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行字意味着什么。

第二列,自上而下——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第六个字“之”,几乎是被压扁的字形,上紧下松,轻笔出锋,独一无二,妙不可言。这一点一横撇一捺,区区三个笔画的“之”,却是任何书法大师都无法企及之意境。齐远山虽是军人,平常也爱临二王的帖子,看到这个“之”,嘴唇已然颤抖,就差发出惊呼,却被阿海一把堵住。

第三列,自上而下——

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

中山的面孔也变得苍白,十角七头镇墓兽凑过来三个脑袋,想要看看这张纸上究竟有何幺蛾子?

第四列,自上而下——

有崇山峻领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这一列有所不同,“崇山”是两个小字,补在“有”和“峻领”之间,显然是书写之时遗漏,后补在这个位置,就像小学生写作文常会插两个字。“峻领”其实是“峻嶺”,“领”字遗漏了“山”字头……

后头还有24列文字,总共28列。齐远山的双眼如同照相机,已从第一个字“永”扫描到了最后一个字“文”,总计324字。

古人书写,当然没有标点符号。齐远山在心中做了标点,默念一遍。读到第一句,齐远山脑中已浮出那四个字。但他心中疑惑,为何这间无价之宝,会在乾陵唐高宗李治的棺椁之前?难道不是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之中吗?

再看整篇文章,还有多次涂改痕迹,但这正是“书圣”随性书写的明证。全文21个“之”,每个笔法都不相同。有的仿佛老子出关,有的如同孔子论道,有的又像庄周梦蝶,有的好似孙子兵法,甚至恍若佛陀菩提树下悟道。

所有324字,犹如324个灵魂,相同的字也是彼此独立,各自孤独,各自灿烂。齐远山揉了揉眼睛,仿佛这些字都从蚕茧纸上站起,舒展四肢五体,或昂首伫立,或低头吟思,或长袖善舞,或中流击水……

岂止是书圣之作,绝对是古今中外无出其右之神作。

齐远山与阿海对视一眼,心有灵犀,面对这卷蚕茧纸,连呼吸都是有罪的。

他们一同把卷子原样放回蓝田玉匣,却把唐高宗李治的玉哀册留在外边。

“兰亭集序!”

中山大口喘息,颤抖着说出这四个字。

盗墓贼小木也看出端倪:“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

“永和九年是东晋年号。三月初三上巳节,书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位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汇聚在山阴兰亭‘修禊’。古人流行‘曲水流觞’,将盛酒的觞放在溪中,随波逐流,到谁面前停下,谁便要即兴赋诗饮酒。那一日,有十一人各作诗两首,十五人各成诗一首,结集便是《兰亭集》。王羲之作序,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作序,天下第一行书由此而生。”

阿海长篇大论一番,齐远山才想起阿海的父亲金玉均,可是朝鲜围棋国手与书画大师,自有家学渊源。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阿海对于《兰亭集序》的佳句,信手拈来,“我辈苦于红尘功名利禄,一为天下,一为复仇,却‘不知老之将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齐远山莫名感受到王羲之的某种情绪,“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阿海拽着齐远山跪下叩首道:“书圣在上,请容我等一拜!擅闯乾陵地宫,罪莫大焉。然时不我与,天下大乱于前,当有英雄辈出,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齐中山皱起眉头说:“如今存世的《兰亭集序》只有摹本,最著名莫过于唐太宗时期的宫廷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硬黄纸铺于真迹上,双钩廓填,几无半点差异,犹如后世之照相,又称‘神龙本《兰亭集序》’,现藏于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