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起波澜(第2/3页)
柳家明接过来翻看着,这里面是一个报案的笔录,时间是大前天,也就是两天前。有人报案说,老婆不见了。
报案人是个叫李德生的厨子,家住皇姑屯,在小北市场旁边一家酒楼干活。他是河南人,这边家里只有他和他老婆,老人孩子都在河南老家。他老婆叫陈巧,李德生出门干活的时候,她就在家门口支个笸箩收点缝穷的活干干,平时也不出门,偶尔街坊相熟的,才接点去人家里缝个被之类的活。
有时候酒楼里生意忙,李德生经常早出晚归,偶尔有时候太忙了就不回了,在酒楼凑和一晚的事也常有。好不容易回趟家,两口子也是说不完的悄悄话,小两口感情还不错。
前一阵子酒楼生意又开始忙,李德生提前跟老婆陈巧打了招呼,说这几天备不住就不回来了,让她到点就闩好门早歇着。陈巧满口答应,还喜滋滋的告诉李德生,邻居大妈帮忙接了个大活,富贵人家,保不齐还能有机会去奉天城转一圈。
李德生也没怎么当真,合计大户人家都去大裁缝铺绸缎庄了,谁会找个缝穷的上门干活呢?不过他也只是在心里合计,嘴上让老婆注意休息,别太辛苦。随后他便出门了,可是没成想,这一别之后,他就没见过自己的老婆。
李德生一忙就忙了四五天,终于伺候完了酒楼的活,老板生意好也开心,给了他两天假,还多赏了一块钱份儿钱。李德生给老板道了谢,出门买了二斤猪头肉打了壶酒,又买了媳妇爱吃的桂花糕,哼着小曲往家走。可等他回家之后,发现陈巧不在家。抬头看看日头,这会才刚过中午,合计是去谁家帮着缝被窝去了。于是李德生把猪头肉和桂花糕放好,自己就着花生米喝了二两酒,倒在床上闷头睡去。
等他这一觉醒来,屋里已经全黑了,隔着窗户都能听见隔壁邻居炒菜做饭的声音了,可他老婆陈巧却还没回来。李德生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仔细回想老婆之前说的话,想起她说过邻居大妈给介绍活的事了,就合计是不是真的去了什么人家干活?
李德生觉得不放心,起身穿好衣服就去找那个大妈。大妈姓陈,就住在街尾,因为跟陈巧是同姓,所以平日里走动倒也频繁,谁家煮了饺子弄了好菜啥的,也经常叫过去一起吃吃喝喝,老头身体不好,平日里李德生也没少给帮忙,基本上算是当着一家人处了。
见李德生进门,陈大妈连忙招呼,问他怎么了。李德生没瞒着,说陈巧这么晚了没着家,过来看看。听她说之前您这给介绍了个大户人家,是不是陈巧去那里了?
陈大妈一听吃了一惊,赶紧把李德生让着坐下,把事情从头到尾一五一十的给他说了一遍。
十天之前,确实有个做绸缎的老板过来找她,让她帮忙给介绍个活好心细的人,有大户人家要做活。陈大妈还调侃说大户人家怎么会来找她们这些缝穷的人干活。那老板说人家想要的是新款式,绸缎庄都是老师傅,干不了这个,所以索性来街面上找个手艺好的给干干。
陈大妈没少遇见这种事,也没当什么大事,找了平日里几个关系不错的大姑娘小媳妇的,把各人手里的活要了一件过来,转手给了那个老板,让他拿去给人家挑着看看。没想到老板没要,说主家说了,得看人的面相,合了眼缘才能要。
这一下陈大妈有点不大乐意,说缝穷卖的是手艺,不卖面相。那老板连忙解释,不用大家去,就劳烦陈大妈给问一句,有愿意的呢,就报个名,约好时间站在自家门口,到时候主家坐着汽车这么一过,车上看一眼就得了。而且主家是个女的,不是坏心眼的那种人,这次给的钱也合适,陈大妈这给两块钱,干活的能给五块钱,回头还能把布头收回来。
陈大妈一听这话,心里有点犹豫,但那两块钱也实在是诱惑太大,平日里忙活一个月也挣不了一块钱,现在传个话就能有两块钱,这钱来的也是容易。最后她合计说说就说说吧,这话她说了,去不去是人家自己个的事。
于是陈大妈把这话给这十来个缝穷的人说了,当场有五个人答应了,其中一个就有陈巧。陈大妈还专门把陈巧拉到一边,给她说了其中利害,说还没人这么个选人法,有点奇怪。
陈巧当时也没在意,说我就是个缝穷的,人家大户人家怎么也看不上我。再说德生最近忙的脚打后脑勺的,眼瞅着快过年了,得给他置办一身衣服了,回老家也得给老人孩子预备点啥。
陈大妈见她这么说,便也没再多说什么,抄了个单子给了那绸缎庄老板,上面写着各人的名字和住处。两人约好了两天之后,主家过来选人。
过了两天,吃过午饭之后,陈大妈就张罗着让几个人呆在了自家门口。其实没这事的话,大家也都是在自家门口支个马扎,马扎上摆个笸箩,今天这日子除了要站起来一会之外,别的没啥特别。陈大妈可是有点紧张,一直盯着街口的汽车。终于有一辆车拐了进来,慢悠悠的沿着路着,里面的人明显是在打量坐在路边缝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