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第2/3页)
“诺!”
众将忙挺立身形,向李勣抱拳领命,然后依次离开。
心里都知道李勣叫苏大为,必是有要事要商议。
诸将都是有眼力的,自然不会在此多耽搁。
“大总管,召我来不知何事?”苏大为向李勣叉手见礼。
“咱们之间,不用虚头巴脑的。”
李勣强打精神,向他摆了摆手,伸手又指了一下,示意苏大为在对面坐下。
桌上的地图还没收起,苏大为扫了一眼,见地图是高句丽各城,隐隐划了几个区。
结合方才李勣对诸将说的话,苏大为猜想,是要各将分别领兵,镇守诸城。
当然,这个过程里,各部唐军免不了新一轮的劫掠和搜刮。
对高句丽的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一场劫难。
但对唐军来说,却是一场盛大的丰收。
“大总管,兵卒们的劫掠还要继续吗?”
苏大为一句话说出来,自觉得有些失言,住口不说。
李勣撩起眼皮扫了他一眼:“怎么?你还为高句丽人担心?”
说着摇了摇头,指了指脚下:“这片地方,我料陛下之后会依百济例子,建立都督府,然后再在辽东设个都护府,如安西都护。
不过就像在西域一样,我们在这里留不下太多人,短时间内可能无事,时间一长,只怕本地那些扶余族,又会闹将起来。
与其如此,不如趁此机会多多劫掠,士兵欢喜,也可消除一部份乱民的做乱潜力。”
苏大为默默点头。
打仗,从来不是温情脉脉,而是要见血,要死人的。
双方的仇恨已经够多了。
也不在乎再添上几笔。
我之英雄,彼此仇寇,仅此而已。
“是我有些妇人之仁了,站在大唐的立场上,自是应该一绝后患。”
说着,想了想又道:“不过我在征倭国时,倒是有一套成法,不必太伤百姓,又能解除后患,令百姓归心,不如……”
他说的,自然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办法。
想仿在倭国做的故事,将高句丽乃至辽东,再“革”一次土地的命。
可惜,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勣打断了。
“阿弥,我是视你为子侄,才和你说几句贴心窝子的话。”
李勣雪白的眉头皱在一起,眼中闪过一抹凌厉:“你在倭国做的事,非但不要宣扬,最好连提都不要提,否则只怕惹祸上身。”
“嘶~”
苏大为心里突的一动,向李勣抱拳道:“还请大总管指点。”
李勣历经大唐三朝,堪称大唐版的不倒翁。
不但擅于军事,更擅于政事,擅于谋身。
有他指点,自然会令苏大为看得更明。
“这还用得着我说吗?”
李勣看着他,上下打量一番,然后嘿嘿一笑。
他这笑容,纯朴得像个老农,却让苏大为心里生出毛毛的感觉。
“请大总管多指点。”
“呸,你少在老夫面前矫情,之前倭国之事,你做得那么大,但却尽力低调,想必也知道,有些事是犯忌讳吧?看你在百济,也没敢做那等事,怎么倒敢在高句丽,旧事重提,真不怕……”
他向上指了指,一抚白须,眯眼道:“做人,做事不可做太绝,要留些余地,方才合中庸之道。”
“英国公指的是……我在倭国吸纳农户?”
“嘿嘿,你那岂止是对农户,分明是掘断倭王室的根子,也是掘断贵族的根,贵族之所以为门阀贵族,就因为掌有大量的土地、人口,拥有庞大的财富,再以巩固手中之权。
你在倭国,那边隔着大海,不管怎么闹,陛下也不会太计较。
可一旦这种东西,用到百济,用到高句丽……
不用陛下如何,只怕朝中就有无数人,会对你出手。”
苏大为不由默然。
他得承认,李勣说的是对的。
自古以来,想掀起变革的人,都会招致既得利益的疯狂反扑。
苏大为这招吸纳底层百姓,打土豪的做法,无疑是站到天下世家门阀的对立面。
甚至是李治的对立面。
皇帝本人,正是大唐最大的世家门阀。
“谨受教。”
苏大为向着李勣微微鞠躬,谢过他的指点。
其实道理,他都明白。
但有时候,却又忍不住想要尝试,步子迈出更远会如何。
手握屠龙宝刀,怎么可能忍住一辈子不用?
在倭国,不过是牛刀小试。
证明此法可行。
那么在大唐……
可惜现在李勣明白的告诉他,这么做,是死路一条。
“好了,这些事休要再提,我找你来,是为了另一件事。”
“何事?”
“陛下急召你回去,你准备一下,须立刻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