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第3/6页)

点了一点瓜洲一侧:“这里是酒泉,昔年我等在此地阻挡吐蕃人的攻势,再往前,便是安西大都护的领地,以安西大都护为首,继续向西,便是安西四镇,为我大唐前出哨所,也是大唐在西域保持威慑的象征。

过了四镇,再前出,便是碎叶水,昔年我军在这里追击过西突厥叛乱可汗沙钵罗。

碎叶水以西百里,便是怛罗斯,这里……”

苏庆节对西域地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经过他这般解释,朝堂上三省六部,各部重臣,都对西域环境,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坐在龙椅上的李弘也有些兴奋的瞪大眼睛。

身子略有些不安的扭动了几下。

过去十几年,他都被养在深宫中,经受的是儒学经学大师的教导。

何曾这般接触军事。

这一切,对他是极新奇的体验。

介绍完地图地名。

苏庆节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许多:“臣现在,想说一下我军在西域两次大败的情况,然后请太后、陛下,还有各位大臣、将军们定夺,对西域用兵之策。”

“准。”

苏庆节此次目光投在沙盘上,绕着沙盘走了半圈,似在回忆着什么。

这个摊开的沙盘,足有三丈宽,四丈长。

如此巨大,就算在兵部所制的沙盘里也极为罕见。

殿上朝臣,隐隐有些猜测。

估摸着这大概是兵部与工部联合制的大唐万里疆域的部份。

光是陇右到西域部分已经如此巨大。

若是大唐万里疆界,只怕能铺满兵部的议事厅吧?

想想真让人心潮澎湃。

也只有亲眼看到如此立体的图样,才知道,大唐是如何的恢宏伟大。

“陛下、太后,请看这里。”

苏庆节白皙的面上,两眼凛然有光。

头盔无法将全部长发遮掩,有几缕略带蜷曲的鬓发从缝隙伸出,透着几分野性。

他的竹鞭指向陇右。

“李敬玄当日从陇右进兵,直至瓜洲休整,此时听闻斥候回报,发现突厥人的踪影,于是派了先锋出击。

结果一次斩了三百余首级回来,并且抓回几个活口。

事后经军中斥候审讯,确认叛军正在四处放牧和劫掠,收集粮草。军中各参谋议事,认为可趁此机会,设下诱饵,引突厥人主力前来,再将其围歼。”

停了一停,苏庆节等众人消化片刻,竹鞭继续指着下一个地点:“李敬玄认为不需那么麻烦,敌分我专,只要将集中兵力,沿着水源扫荡一圈,便可将叛军歼灭,若不成,也可以掳获突厥人的牛马羊群,以充我军之资。

在这一点上,将军萧嗣业与之持相反意见,两人相持不下,最后决定由萧嗣业领二万骑设伏,诱突厥人入包围。

而李敬业则亲率大军,沿河追寻突厥人主力。”

说到这里,众人都听得入神。

并没有任何人出声发问。

在场的大多是知兵之人。

就算如阎立本和李弘、武媚娘、狄仁杰等,就算没领过兵,也是聪明过人之辈。

一听之下,没听出这两个战术有什么问题。

无论是设伏,又或者是以水源寻找敌人主力,都是可行的策略。

至于李敬玄坚持沿河流进兵,这也是行军必然的选择。

一是大军人吃马嚼,需要水源。

同样那些突厥人也不可能离水源太远。

少数零散的人还可以凭随身水囊支撑。

若是突厥人的主力,一定也离河不远。

而且胡人习性,走到哪,便放牧到哪。

人、马、牛羊,哪样不需要水?

武媚娘扬声:“说下去。”

“李敬玄这一路进兵比较顺利,才出击三十余里,就遇到小股突厥人的探子,将其擒杀之后,问出突厥人左路军就在河谷附近。

于是催动骑兵出击。

因为分了两万骑给萧嗣业,李敬玄手里还有八万军,共计步卒二万五千,骑兵一万五千,后勤辎重四万。

骑兵当先,一路沿河追击,连续击溃两股突厥叛军,敌军人数在八千上下。

被骑兵击杀千余人,余者溃逃。

李敬玄得到消息后,急令步卒追赶,又遇突厥人率主力,共计两万骑前来溯战。

步卒结阵击退。”

听到这一步,仍没什么大问题。

殿上无人出声。

但苏大为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到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突厥人数度强攻,未能奏效。李敬玄令辎重和步卒就地扎营,并令斥候联络追击的骑兵,询问战果,约定两军配合方略。

直到入夜后,斥候一直不归。

李敬玄始觉不对,接连派出斥候,都无音讯。

夜后,突厥人又接连发动数次夜袭,但都被我军营垒和车弩射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