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敦煌:神与人,哀伤与辉煌(第3/5页)

哎呀!当我们净心步入另一座洞窟时,突然注意到一尊塑像的头没有了,而在一尊佛陀塑像的身旁,本应有一座跪像的地方空空如也。墙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导游预料到我们的疑问,解释说,消失的壁画和文物被兰登·华尔纳带走,现在保存在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华尔纳于1924年来到敦煌,像斯坦因和伯希和一样,他也为莫高窟的艺术宝藏所震惊,同时,他还预感到它们正面临的厄运。自从斯坦因和伯希和来过后,洞窟又遭到了劫掠,许多佛像的眼睛被凿掉。几百个逃亡的白俄罗斯士兵住过的洞窟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破坏让华尔纳大为惊骇,他决定继续“抢救”这些艺术瑰宝。他再次贿赂了我们的老朋友王道士,王道士只关心他那些新造的佛像和绘画,只要华尔纳不碰它们就行。其实王道士根本不必担心,华尔纳对他的那些俗气神像和西方乐土一点都不感兴趣。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最终关闭了莫高石窟的大门,阻止了对他们丝路国宝的大规模转移。经过穆斯林洗劫、外国人的窃取以及自然的侵蚀,剩下的宝物已经不多了,但即使在今天,敦煌的艺术宝藏依然远远多于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在历史学家所估算的原有1000多个洞窟中,约有500座已经从沙漠的侵蚀中抢救出来,其中30座保存完好的已经对公众开放。我们花了一整个上午和半个下午时间游览莫高窟,仍意犹未尽,总觉得除了敦煌艺术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东西。

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端的一面沙石崖上。鸣沙山一直绵延到敦煌市以及更远的地方,长达40公里,宽约20公里,如果你想以传统的方式体验一下穿越沙漠的经历,这的确是个好地方。但是,大多数游客只是去敦煌南边3公里处的沙丘短暂一游,其中一个沙丘高出周围的沙地250米。回到敦煌后,我和芬恩的下一站就去往那个最高的沙丘。

鸣沙山就在城南,坐车一会儿就到。游客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骑骆驼登上沙丘顶端。我们选择了步行。可是真走起来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由于双脚不时陷入沙中,我们最终放弃了爬沙丘,走回来去看月牙泉。

鸣沙的意思是“唱歌的沙子”。我想这个名字应该是来自风吹过沙丘时发出的声音。但是根据当地的传说,声音是很久以前被沙暴掩埋的人们所发出的呼喊形成的回声。吸引游人来城南沙丘的并非只是这些会唱歌的沙子,人们来此还因这里有一个月牙形的小湖,名叫月牙泉。自然,提起这个月牙泉我这里也有个故事。

鸣沙山

很久很久以前,敦煌地区遭遇了一场大旱。水井干涸见底,树木枯萎,庄稼绝产,人们忧伤哭泣。一天,美丽而仁慈的彩云仙子偶然从天上飘过此地,听见人们哀怜的哭喊声。她被人们的哭声所感动,也开始伤心流泪,泪水落到地上,汇聚成池塘,人们欣喜若狂。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沙魔王听说他的沙山中间出现了一池清水,震怒不已,便作法召唤来风暴,用沙子将水池填埋。人们再次因为面临死亡的厄运而悲痛万分。可是,彩云仙子不会那么容易屈服。她飞上天庭,请月亮女神把魔盘借给她。此时才刚初五,于是月神让彩云仙子再等十天,等月圆时才能把魔盘借给她。但是彩云仙子说,等到那个时候,敦煌人就都渴死了。

月神被彩云仙子救助人民的爱心所感动,便当即答应了。彩云仙子把魔盘藏在袖子中,回到了沙漠。她把魔盘放在沙地上,魔盘变成了一个月牙形的湖泊。看到自己的领地受到了威胁,沙魔王再次作法召集魔力,这次他的魔法失效了。黄沙每一次从沙丘上卷起,要掩埋湖泊时,就会刮起一阵神秘的风,把沙子吹回到沙丘。如今,风儿仍然在吹,月牙泉仍然静静地躺在沙漠中,而为了纪念这位很久以前从沙魔王手中救出善良百姓的仙女所建造的神殿也仍然屹立在此。看着茫茫沙海,我和芬恩口渴难耐,于是我俩急忙返回飞天宾馆,喝点冰啤,洗个热水澡。我俩都累坏了,天还没黑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雇了一辆出租车去了城边上的一座小小的白塔。敦煌是2100年前大汉王朝在河西走廊所建的四大重镇中最西边、也是最后一个要塞。除了肩负守卫大汉王朝西部边陲的任务,敦煌也因为位于丝路南北分支的交汇处而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经(丝绸之路)北路到此的旅行者中就包括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我们在武威已参观过保存着他的舌头的舍利塔。但是此处的这座白塔也与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