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第4/9页)
【原文】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直解】徽,是美。五典,是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常之道。百揆,是官名。凡百庶政都经他揆度,故名为百揆。四门,是四方诸侯来朝之门。穆穆,是和顺的意思。麓,是山脚。烈,是迅猛。迷,是错乱。尧将禅位于舜,先试之以事,以观其才德何如。初使他为司徒之官职掌五典。舜则小心敬畏,以美其教化。由是父子从其亲,君臣从其义,夫妇从其别,长幼从其序,朋友从其信,人人皆顺从,无违教者。又使他为百揆之官,统领庶务。舜则以时整理。由是礼乐刑政,纪纲法度,件件都修举,无废弛者。又使他兼四岳之官,宾礼四方来朝的诸侯。舜则以礼感化。由是四方诸侯,都穆穆然雍容和顺,无乖戾者。当洪水为灾,尧又使舜入山林中相视高下。适遇着猛风雷雨,舜则神色自若,初不惊惧迷乱,这又见他度量过人处。夫尧将难事历历试舜,而舜之盛德,无所不宜如此,所以举天下而付之也。
【原文】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直解】格,是来。询,是谋。乃字,解做汝字。底,是致。陟,是升。帝尧试舜之后,欲禅以帝位,乃呼而命之说道:“来汝舜,汝于前日登庸之初,我曾历历谋汝以司徒百揆四岳等事,以考其敷奏之言,其后试验之行事。则见汝之言,皆致可有功,随用随效,于今已有三年之久矣。夫观其言行之相符,则其谋皆由于素定;观其久暂之一致,则其事非出于强为。汝之德,真可以付托天下。今当代我升于帝位可也。”舜犹以己德有愧,欲逊让于有德之人,不敢承嗣帝位焉。夫尧以天下与舜,而舜又以天下让贤,圣人至公无我之心,于此可见。
【原文】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直解】上日,是初一日。文祖,是尧的始祖。舜既不肯嗣位,而尧之命,又难以终辞,于是但受摄位之命,替尧权管国事。乃以正月初一日,告于文祖之庙。尧自此终了帝位之事,而舜承受之矣。必于正月初一日者,正始也;必告文祖者,尊祖也。
【原文】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直解】在字,解做察字。璿,是美珠。玑,是观天之器,以珠饰之,故名璿玑。衡,是玑上的管子,横施于玑上,周旋运转,窥测周天的度数。以玉为之,故名玉衡。齐,是考验。七政,是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其运行于天,有迟速顺逆,随时布令,著见灾祥,如人君之有政事一般,故名七政。帝舜摄位之初,未遑他务,首先整顿那观天的器具,察视璿玑玉衡,考验日月五星的厘度,将以定天时,授人事,而成天下之务焉。盖帝王致治之道,莫大于敬天勤民。故帝尧即位,即命羲和钦若昊天;帝舜受摄,即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其敬天勤民之心,先后一揆也。
【原文】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直解】肆字,解作遂字。类、禋、望,都是祭名。类,是比类,郊天有常礼,今虽不是郊祀的时节,而其礼与之相类,故谓之类。禋,是精诚。宗,是尊。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这六者皆礼所当尊,故谓之六宗。望,是望而祭之。遍,是周遍。舜既受终观象,遂以摄位告于上下神祗。其行祭告昊天上帝之礼,则与郊祀的礼仪一般,无敢简略;其行四时寒暑日月星辰水旱这六样的祭礼,则皆精意致享,无敢怠忽。天下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其神远在各处,不能亲至其地,则随其方向,遥望而祭之,无有不备;丘陵坟衍,及历代帝王圣贤之类,有功于民,载在祀典者,则一一周遍祭告,无有所遗。盖人君一身,乃是天地百神之主,故舜于摄位之初,首举祀典如此。
【原文】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直解】辑,是敛。五瑞,是五等诸侯所执以为信的,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既,是尽。四岳,是四方诸侯。群牧,是九州牧伯。群后,就指四岳群牧说。帝舜摄位之初,于正月内,先征召天下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将他所执的圭璧,都取来辩验。盖诸侯始封,天子授他圭璧以为瑞信,至来朝时,乃合符于天子,而验其真伪也。到正月尽间,则四方诸侯,九州牧伯,渐次有至者矣。远近不同,到有先后,舜则每日使他随到随见,不必取齐。盖人少陸绩相见,则接待之礼,既得周全,询问政务,又得详尽矣。既见之后,还将那五瑞依旧班赐与他。盖诸侯所执圭璧前日皆受之于尧,今敛而班之,使知天下既归于舜,这圭璧便是舜之所授,所以与天下正始,以示更新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