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零节 反复无常(第3/4页)
李世民戎马征战,无论是出太原、下关中、灭薛举,殷开山均是守在李世民的身边。李世民眼下战功赫赫,可李渊却明白,殷开山功不可没!是以李渊登基后,马上将殷开山提拔为兵部尚书。
可李渊此刻所望之人,却是一须发皆白的将军,李渊沉吟道:“屈将军,不知道你对眼下的河东有何看法?”
那人年纪看和殷开山仿佛,精神矍铄,赫然就是大隋名将屈突通!
屈突通本来镇守河东,和李渊针锋相对,后来杨广身死,屈突通无效忠对象,于是归降了李渊。
乱世之中,少有忠义,屈突通此举是大多关陇隋臣所做之事。
虽然和屈突通交战,李渊费力颇巨,但是得到屈突通后,李渊却是欣喜非常,因为他知道得到的绝不仅是一员降将,屈突通领兵经验之丰富,李渊早有所闻,是以屈突通投降后,他就给与屈突通足够的重视,很多战役策略,就是他和屈突通反复协商所得。
屈突通听到李渊询问,胸有成竹道:“贼兵虽盛,可根基不牢,圣上勿用太过担忧。”伸手指向地图道:“刘武周虽得太原,又下西河郡的平遥、介休等地,可介休之南,有雀鼠谷关隘之地霍邑,眼下有李仲文、姜宝谊二人镇守,只要不出偏差,扼住要道,贼兵断不敢大军南下。只要圣上派一稳妥之将带兵前往霍邑增援,对抗一段时日,贼兵急躁,我等可图获胜!”
李世民摇头道:“屈将军,我不赞同你的想法。”
屈突通也不恼怒,微笑问,“不知秦王有何妙策?”
李世民沉声道:“想太原失陷,关中惶惶。要知道关中诸多将领的家眷均在太原,眼下这些将领人心浮动,我等当求大兵出击,一举收复太原,安抚民心。若只是固守霍邑,无疑意味着放弃了太原诸郡,只怕失去军心!”
二人意见相左,李渊皱眉道:“殷尚书,你有何建议?”
殷开山道:“其实秦王和屈将军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依老臣来看,敌军士气正盛,正撄其锋并非良策,若是能磨去锐气,再图收复太原,不失稳妥之道。”
他虽说都有道理,可明显还是赞同屈突通的计策,李世民不悦,冷哼一声。
李渊点头道:“殷尚书说的不错,世民,你当要多多学习他们的用兵之法才好。一个劲只知道冲冲冲,终究难成大器!”
说到这里,李渊口气中满是责怪,心中更是不悦。其实他征询众人建议,亦是对李世民的一个考验。他更希望,殷开山所言能是李世民说出。本来以为经过浅水原战役后,李世民能吸取教训,没想到他说出的计策又不合自己的心意。
李世民见父亲不悦,心中微凛,改口道:“父皇,孩儿只是听说太原百姓辛苦,一时急躁,这才急于想要收复太原,可眼下来想,屈将军所言大有道理!”
李渊这才露出点笑容,“世民,你若能真的如此想法,为父颇为欣慰。屈将军、殷尚书,你们觉得,谁是援助霍邑守军的最佳人选呢?”
屈突通不等发言,殷开山已道:“秦王方破陇右军,士气正盛,指挥天赋不言而喻。再加上玄甲天军需要磨炼,若依老臣来看,秦王是此战最佳人选。”
屈突通垂头不语,李渊问道:“屈将军,你的建议呢?”
屈突通半晌才道:“老臣并无异议。”
李渊展露笑容,“既然如此,世民,坚守霍邑重任,就交于你手。切记不可贪功冒进,只要守住霍邑,就算你头功。殷尚书,还请你随行,世民,为父派刘弘基、刘政会、段志玄三人辅佐你出兵,三日后启程,莫要有误!”
李世民大喜道:“孩儿当不负父皇众望!”
众人商议已定,李渊才要和三人商议其余事宜,有兵士送来上党军文,李渊知道是儿子建成的消息,急急展开一观。
李道玄死后,李建成已把这消息第一时间送到关中,随信说道,要和窦建德谈判。李建成处理的一举一动,均是合乎李渊的心意,所以他迫切想知道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可只看了几眼,李渊就一拳头砸在了桌案之上,满脸怒容。
李世民忐忑问,“父皇,大哥那面……”
“窦建德这个匹夫!”李渊怒骂道。
众人皆惊,因为少见到李渊如此愤怒之时,李世民吃惊道:“父皇,到底怎么回事?”
李道玄死,李建成谈判的事情,三人也是略有所知。李渊舒了口气,压制住怒气,“道玄在窦建德的军营附近不明被杀,朕大人大量,不与他计较,只想和他谈论合击萧布衣之事,没想到他居然得寸进尺,一定要建成出兵。”
李世民暗道,出兵就出兵,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