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第2/4页)

为什么那些恶语中伤、枉口拔舌的谰言有人相信、有人传播呢?这是因为近百年,国人过份强调「科技救国」,长期重理工轻文史,再加上统治者成功地把许多史实隐瞒起来,或肆意颠倒,使人们久久地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例如大贪汙犯、前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有云:「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历史书是知识份子按照胜利者的要求写的」,他的谬论与贪腐使他受到长期监禁的报应。历史研究如果沦为政治斗争的奴僕,就会失去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与艺术价值。历史学家的责任是一定要想办法去寻找真相,去探讨历史,甚至重建史实;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严守客观超然的立场,不存任何偏见,不受任何人或政党、财团的左右,更不可由于家族的恩怨而任意褒贬历史人物。就这样,张戎的《毛传》使我萌生了认真撰写一部《蒋介石怎样失去大陆》的意念。三十年前,我曾走访过近二百名国军将官,并记下大量口述历史资料,因而我对于伪造的历史是具备免疫能力的,经过半年多的酿酝与资料梳理,便推出了这部廿七万字、五百页的史书。

本书摘选了对大陆陷共应负实际责任的国府军政人员的忏悔言论,以体裁分类,包括了讲话、传记、史论、信函、回忆录、访问记、口述历史等。以作者官职分类,中央级的有总统父子、行政院长、参谋总长、国防部长、联勤总司令、陆军总部副参谋长、交通部次长、剿匪总部副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常委、中组部长等;地方官员有省主席、市长、省府秘书长、警察局长等;守土军事长官有防卫总司令、警备司令、绥靖区司令官、师长、青年军军长、交警总队长;以职业、兵种分类,有报纸主笔、记者、坦克兵、汽车兵、骑兵等;以民族分类,有汉族、回族、彝族、满族等。

大量片面之辞才能组合历史真相

从诸多名人着述看,人性的弱点——责己宽责人严——暴露无遗。例如,蒋介石把退缩孤岛归咎于制度未建立、组织不健全,却不虚心检讨自己在西安事变与史迪威事件中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姑息养奸以致酿成大祸:史迪威初露抗命、袒共阴谋时,不听指挥轻敌冒进,缅战大败且弃军潜逃,蒋有四次机会罢免他,但蒋怕伤害中美友谊、怕损及美国的面子,如此这般,到史迪威与美共、中共抱成一团积重难返时,蒋忍无可忍请罗斯福调回史,此时羽翼丰满的美共、中共乃发动大规模宣传,骂得蒋与国民政府体无完肤,挑起美国人民对国府极不谅解而且仇视,以致罗斯福在雅尔达会议上出卖中国权益,引狼入室,此后马歇尔来华干涉中国内政、逼迫政府与中共谈判,还在军情紧急时对华禁运军火武器两年,终于使国军一败涂地,连美军战史亦直指此係史迪威案之恶果。

长期担任参谋总长、军政部长的陈诚,口沫横飞谴责不肖之徒卖党变节,就是不讲自己用人唯亲、製造派系、妒贤嫉能、排斥忠良,导致军心涣散、士气瓦解;他侈谈匪谍渗透,但不提刘斐郭汝瑰从桂系拔擢到统帅部主掌大权、代拆代行,全靠他推荐重用;他说胜利后中央财政养不起七百万职业军人,然而戡乱后期拉伕充数的新兵,累计何止八百万?当统帅的何以如此目光如豆?他说收编伪军则「何以维持国家民族的正气?」结果伪军帮共军打天下,大陆军民同胞数千万人遭受杀戮,如此便能伸张「民族正气」耶?

白崇禧在剿匪、戡乱时期是排名第四的军政大员,在国府治理大陆的最后一年半,他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和华中军政长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元首,一九四八年六月他任国防部长时国军还有正规部队二百八十五个旅,一百九十八万人;一九四九年六月白长官移衡阳办公时还有一百五十万官兵,何以半年之内全军尽墨?在他口授的两巨册五十万言的《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中,竟无一字作出具体交代。他口若悬河地叙述北伐、抗战,乃至广西地理、广西建设、回教协会的琐碎小事,对于他一生中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性一年却只耗费十八页的篇幅,他振振有词指摘老蒋如何迫于中外舆论压力仓猝举行大选,竞选争执蔓延到军内,耽误了戡乱军事、老蒋不纳他的忠言导致国民党分崩离析云云,中央研究院的着名学者访问了他一百二十八次,延续近四年,但他一直守口如瓶,不愿吐露他派黄绍竑向毛泽东接洽「联合共军对蒋系作战」的背叛行逕。

操纵国民党各级组织人事大权与党务经费管理支配权的陈立夫夸夸其谈,把一切错误归咎于老蒋不听他的忠言,其实各地贪污劫收、五子登科的多半是陈立夫的亲信党羽;在国军佔尽战略优势时,陈立夫的CC系坚持反对和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只要求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冀鲁晋五省的省主席、绥豫苏鄂粤五省的副主席、平津青沪四市副市长的席位,在中共已控制一亿人民、佔领一百七十五个中小城市、拥有一百五十万军队的形势下,上述要求并不过份。然而陈果夫、立夫兄弟坚决拒绝,他们不愿丧失那么多政治版图与官位,到辽瀋、徐蚌战役失败后,国民党屈膝求和,毛泽东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国共内战打了整整四年,姑不计民间财产损失与民众受战祸死伤人数,光是双方军队就伤亡三百零二万人。这个陈立夫到风烛残年时,竟蜕化成「统派」,建议从台湾外汇存底中拿出一百亿美元向中共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