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和帝国主义共享未来(第2/11页)
不过,维持霸权也很辛苦。西班牙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山水相连,不能光靠海军自保,更何况还要维持哈布斯堡家族遍布欧洲的领地:在意大利要和法国人抢地盘,在德意志和荷兰要镇压新教徒,在东欧和地中海要阻击土耳其人,在大洋上要对付英国、荷兰、法国、北非以及本国海盗的劫掠,还要时时提防新大陆土著和内部野心家。所以西班牙必须同时保持强大的陆海军。
西班牙只有600万人,常年把十几万军队撒出去打仗,相当于中国养4000万大军。即使美洲黄金源源不断,西班牙也常被军费搞得入不敷出,比如1552年,军费10倍于美洲黄金,敌人却拒绝投降,王室只好像今天的美国一样,举债打仗。
借债需要支付利息,净收入因此越来越少。再打仗时西班牙只好借新债,然后利息更多。和美国印钱还债不同,那年头不认纸币,债务必须用金银币还。等到利息开支超出了黄金流入,帝国就破产了。1557年,西班牙王室财政破产,第一次赖账,离发现美洲只有65年。
破产赖账是饮鸩止渴,信用毁了,再融资必须付高息。西班牙破产后还得打仗,只能借高利贷,利息积累更快,于是1596年帝国再次破产。仅仅2年以后,西班牙又欠了1亿金币,只好再赖账……至此西班牙帝国打仗的目的已经从争霸变成了还贷——打赢了,可以弄点赔款付利息。
不过只要不能消灭债主,西班牙帝国的军事胜利就没意义;倘若打败了,就只能当金融资本的挖矿奴。有了这个背景,英国人1588年打败无敌舰队那场战术性胜利,怎么吹嘘都不为过。
与此同时,因为国家财政亏空,西班牙也没有资金去东方倒卖奢侈品,远洋贸易丢给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西班牙唯一的指望就剩下美洲运金船队,这是它屡次从失败和破产中爬起来的原因。但是英国、荷兰、法国一贯热衷于劫掠西班牙运金船。随着荷兰船队越来越大,西班牙的海上通道越来越不可靠。
1620年后,英法荷的劫掠达到了顶峰,几乎没有运金船能够回到西班牙。到三十年战争打完,也就是1640—1650年左右,西班牙已经沦为配角。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海洋霸主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的西班牙帝国实际上是英国经济殖民地。只是为了维持白人高人一等的面子,列强才让西班牙勉强维持了两百年殖民帝国的外壳。
在开发美洲黄金之前,西班牙已经有欧洲第一的陆军,能派出麦哲伦、哥伦布这样的探险队,做出最了不起的地理发现。得到美洲黄金之后,西班牙霸权只维持了几十年就开始沦落,最后的地位反而不如开发美洲之前。为何黄金没有带来长久的霸权,甚至不能保证安稳的小康生活,反而让西班牙沦为欧洲的贫困户呢?这必须从霸权的由来说起。
美洲黄金是偶然因素带来的横财,但是偶然背后有强大的必然因素。首先是航海技术的发展,其次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守住这份财富。两者追根溯源,都来自曾统治西班牙的阿拉伯人。
罗马帝国崩溃后,西北欧陷入混乱,蛮族统治着几千个封建领地。西方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黑暗年代”。欧洲分崩离析的时候,正是阿拉伯帝国生气勃勃的初创阶段。公元711年,几个阿拉伯王子带了700多北非柏柏尔人进攻西班牙。哥特蛮族不堪一击。从此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定居。分崩离析的欧洲总算出现了像样的文明国家。
几百年之后,学会了一些阿拉伯技术的欧洲蛮族在宗教狂热之下发动反击。哥伦布起航的1492年,基督教贵族击败西班牙最后的阿拉伯人,重新夺回了西班牙。
阿拉伯留下了基础设施、富庶的人口以及发达的技术。以前欧洲的罗马人、维京海盗、威尼斯商人多在内海航行,动力以划桨为主。阿拉伯人地跨欧亚,要深入印度洋进行贸易,更善于利用风帆。印度洋有季风带,冬天刮西风,夏天刮东风,南亚和中东的居民很早就会利用季风穿越大洋,因此发明了多桅杆横帆船,后来的欧式帆船就是阿拉伯帆船的改进版。此外,阿拉伯人研究天文学,能够准确地导航。阿拉伯文明因此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吸纳了东西方的文明成果。
阿拉伯人把中东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军事技术、管理国家、征收税赋的学问以及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逻辑学和从中国学到的冶金技术、纺织技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都留给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成了欧洲制造业水平最高的国家。
凭借这点二道贩子本事,西班牙暂时还没资格到东方撒野。不过相对欧洲其他地区,西班牙、葡萄牙获得了不对称优势。当需要寻找新航路的时候,这使它们在欧洲国家里占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