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0亿人的幸福额度(第11/14页)

输出工业化,前面始终有一个一厢情愿的假设——第三世界国家会欣然接受中国的工业化输出,愿意拿资源换工厂而不是工业品,愿意勒紧腰带搞工业化建设。

这个假设未必是成立的,因为落后国家的国家民众和领导人未必具有工业化思想,未必觉得工业化生活值得追求。当年中国的财政部长宋子文就公开说“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直到这个政府退到了台湾地区,中国才出现了建设工业化社会的大手笔。

现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政府领导人不具有工业化思维,或者说在利益上已经和卖资源、让市场、替美国分担国债的政策绑定,本身就是买办集团的一部分,根本就不想“造东西”。这是中国输出工业化的第一障碍。

更大的一个问题是,所在国民众的“工业启蒙”,普通民众是否认为接受工业化改造是自己的未来。如果民众都有一个建立工业化社会的意识,统治集团也不可能故步自封下去。中国自己既然能在60年时间里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国,对其他国家也并非不可能,只是需要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几十年来的历史来看,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力量,除了超级大国的军队外,更多的案例还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最近中东的一系列内战虽然是宗教势力为主力军推翻军事强人,但在西方短期战略的引导下,也至少迎合了西方的“普世价值”。现在,中国和第三世界需要构建适合工业化的政治秩序,我们也需要构建适应工业化的新文化,打造自己的“普世价值”武器。

所谓“普世价值”,顾名思义,就是对全世界所有人都适用的价值观,虽然现在通常被用来作为一个标准评判西方以外的政治制度哪里不对。

正是因为这个东西“普世”,所以美国有充足的理由去支持打着这个旗号的“颜色革命”,在各国搞分裂,挑拨内战,甚至支持恐怖主义。虽然“普世价值”成了大国谋取私利的下流手段,但是如果我们不承认各国在政治选择之上,还有一个能够判断政治体制善恶的标准,我们也就没有资格向第三世界输出任何非物质的东西,没有资格带领这些国家走进一个新时代。

人均粮食消费量不足200公斤的印度不去说它,好歹印度的反对派还没进攻新德里。满街冒烟,到处开枪的埃及,已经出现了7000年来——或者说有人类文明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特殊情况——需要进口粮食,而且进口量还不少。

2010年埃及人均消费180公斤小麦,其中60%靠进口,30年前还不是这样——1980年的时候,埃及只有4000万人口,粮食能出口,还有些能够出口赚钱的工业,所以埃及局势稳定。30年后的今天,埃及人口已经8000万了,最有竞争力的工业——棉纺织业都无法和中国竞争,粮食产量也没有相应地提高,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只能靠出口石油来换粮食。

但埃及的石油有限,近年来汽油、润滑油等油料的进口值已经逐渐和石油出口持平,埃及买粮食的钱实际只能指望美国援助。但美国援助过来的财富是不断贬值的美元,过去的2011年,世界粮食价格涨了50%,这就是埃及动荡的基本原因,推翻了穆巴拉克也不解决问题。

埃及人口8000万,人口增长率1.7%,同在非洲,还有一个人口更多,增长率也更高的农业国——尼日利亚。尼日利亚人口1.5亿,增长率是2.3%,粮食自给率只有60%。若非近年石油出口换粮食,早就要出现超级灾荒了。尼日利亚还有另一个惊人的统计数字——2009年的时候14岁以下的人口有6834万,占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换句话说,大部分中国人常常忽略的尼日利亚,将在一代人之内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尼日利亚的石油将在40年内开采完毕,如果考虑到石油开采量和消费量的增长,恐怕用不了30年尼日利亚就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时候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会出什么事情,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

从14岁以下人口数量来看,排在前15位的国家除了中国,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能算工业化社会,其余的国家依次是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西、孟加拉、埃塞、墨西哥、菲律宾、刚果、埃及、越南,甚至阿富汗都排在德国、英国、法国的前面。

在这一长串名单里,除了巴西还可以自豪地说地大物博,继续卖资源过日子外,其他所有国家都没有资格嘲笑埃及的动荡,因为他们还不如埃及,埃及先乱了只是因为埃及人的教育程度更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就像富士康工人跳楼是因为还有窗户可跳,更多的血汗工厂只有发生火灾之后,人们才知道工人是被锁在厂房兼宿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