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0亿人的幸福额度(第3/14页)

不过打仗并不是玩战略游戏,算武器性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两支力量的生死较量,也是两个工业体系的存亡选择,终究不能不讲人心和经济基础。1941年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候动员了550万大军,苏军只有340万左右。而且苏联当时缺乏汽车、燃料和电台,部队靠民用电报联系,行军靠征用民用的卡车、公交车。一打仗老百姓跑光,苏军基本上就成了聋子加瘸子,进攻不知道敌人在哪,防御不知道敌人从哪来,撤退都拉不走大炮、辎重,步兵走不出几十里就被敌人的坦克追上了。德国人靠着装甲集群的机动优势,不断地发动铁壁合围,把数百万苏军抓了俘虏。

但是德国人却没有顺利拿下莫斯科击败苏联,这是因为德军把兵力平铺到漫长的战线上,北线打到列宁格勒,中线打到莫斯科,南线打到黑海、斯大林格勒,哪个战线都在打,哪个关键位置都形不成绝对优势。

分兵是兵家大忌,但是在侵略战争中却无法避免。因为打苏联是抢地盘,抢东西,纳粹和德军内部的每个小集团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德军总参谋部一心想直捣莫斯科,切断苏联东西和南北的交通枢纽,给自己抢个头功。希特勒却想打南线,夺取高加索油田,给苏联来个釜底抽薪。稍有机会,就把南方集团军群的200多万大军从总攻莫斯科的轴线上抽走,南下去打基辅、打克里米亚。南线德军往南走,北集团群也往北走,去夺取白俄罗斯,围攻列宁格勒,因为纳粹党和军火寡头都很想夺取那里的造船、有色冶金、精密制造工业设施和有北欧、日耳曼血统的工业人口。

1941年德国人占着优势,这三条战线主攻哪一条都行,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每打赢一仗都会让苏联人更加慌乱,更加沮丧,更加无险可守。但是纳粹德国却弄不清楚生死存亡之战和限时抢购有什么区别,战争开始没三个月,几百万德军就开始屁股对着屁股各抢各的地盘,让苏联人很快就得到了喘息之机。等斯大林、朱可夫明白过来,把有数的坦克部队收拢在一起形成铁拳的时候,分散在漫长战线上的德军就无法避免被各个击破的命运了。

不只德国如此,发动侵略战争的都差不多,苏联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全球扩张,一会儿去东非搞代理人战争,一会儿去西南非搞代理人战争,一会儿支持越南在东南亚扩张,一会儿亲自上阵要打通阿富汗。哪个战略方向都没少折腾,哪个方向上也形不成拳头,拖在那里日废千金,最终消耗光了国家进行产业升级的老本。

苏联下山,换了美国上山,也一样是四面扩张,四处放火,不同的战略利益集团在不同的战线上带着几万、十几万美军限时抢购,烧掉几万亿美元的金山银山,最后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还是哪都拿不下来,同样丧失了继续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

如果我们也走武力扩张这条路,恐怕也同样无法平衡各种利益,各种意见,最终一样会把生死之战打成限时抢购,而被侵略的受威胁的国家则会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内线防御力量。当然我们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对于这种事情早有判断力,就像前面说过的,“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打过五次对外战争,但每次都是自卫,没有侵略他国一寸领土,所以即便当时我们一穷二白,照样可以打败巅峰状态的美国、苏联,而且不会影响自己的发展。

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和平崛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不过光说“和平崛起”口说无凭,要取信于全世界我们还需要有所作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并不是和平,也显示不了什么诚意,只能叫自宫。没有人会把太监叫绅士,100多年前我们只有被侵略的命,只是因为几百个中国苦力用了一白天时间铺了10英里铁路,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就让美国出台了一个“排华法案”,而“排华法案”被彻底取消却是在越战期间,到了2011年,中国有了隐形飞机、航空母舰,美国人才忽然想起来要为这个种族歧视的法案道歉。有雷霆之力怀菩萨心肠,才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对和平是认真的。

拼老命也要抢占工业制高点

既然是和平崛起,就不能以势压人,而要以理服人。

在工业化社会,这个理就是技术领先,工业强大。谁也不会觉得索马里海盗有理,可如果不是索马里连政府都没有,各国的远洋渔船蜂拥而至捞光了近海的鱼,索马里渔民又何必铤而走险呢?反之,能派遣护航舰队的工业化国家才是秩序的维护者,谁又会记得用海豹突击队狙杀海盗解救人质的美国正是让索马里陷入无政府状态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