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六(第3/3页)
说道这里,秦昭王更出了一身冷汗,赶紧中止了“借道并结合韩魏攻楚”的作战计划。黄歇刚才最后这段话也不是危言耸听,不久前的齐国就是中了类似这样的招。齐泯王在燕赵两个仇国的推波助澜与怂恿下,进攻宋国,当齐国战争疲惫、精锐南下、北地空虚之际,燕赵等国一同而上,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抱冤,打得齐国一蹶不振,教训极为生动和醒目。秦国面临如今同样的形式,能不临事而踌躇吗?
黄歇最后呼喊着为秦国指出了“正确”的道路:“臣为大王考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善楚。秦楚合二为一,秦国从容压迫秦楚两国之间的韩魏,那么韩魏两个万乘之国,都入为秦的关内侯(意思是成为秦国的一部分,这是典型的远交近攻的正确路子)。到那时候,秦人再发兵振作,危动燕赵,直摇齐楚,天下尽服矣。”这个战争路线图确实对秦国正确无比,秦国未来也是这么做的。对楚人则是医得眼前疮,不顾心口肉了。
不管怎么样,秦昭王罢兵不议。黄歇为楚人又争得了几十年苟延残喘的时间。从此秦国一直远交近攻,结好于楚而殴打近处的列弱,直到打得列弱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再实在没得打了,才开始以六十万大军远行而南下,一举端掉苟且于东南的楚国。而那时,已经是六国统一的最后一刻了。
总之,这封信写的很好,黄歇作为一个纨绔膏粱子弟,却把勾践、夫差历史兴衰教训,道家的理论,纵横家的眼光,远交近攻好,还是近交远攻好,以及孟尝君远攻近交的失算经验(不过,关于孟尝君的类比部分,是我补议进去的,黄歇原文中没提到),总结得完整深刻,并能致至实用,一席话而退秦国百万之兵,无论无何,可谓“折冲于樽俎之上,却敌于谈笑之间”。
所谓“折冲”,冲就是“冲车”,攻城器械。在谈笑之间,折断敌人的攻城冲车,岂不伟哉。黄歇之有胆有识,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的小青年儿向他努力学习的。不过,黄歇的智商很不稳定,后来他官越做越大,当了“春申君”越吃越胖,智商都变成脂肪了,就没再聪明了。
反观设想一下,如果请儒家学者来给秦昭王写信,说服他休兵止战,儒家会怎么说呢?我们记得当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伯夷、叔齐这两个儒家推崇的大圣人,扣马头而谏,说的不过是“不可以子伐父”,不可“以暴易暴”,儿子不可以打爹,仁义万岁万岁万万岁,和平和平再和平等等腐儒之见。说完差点被周武王举起大斧子给一下子咔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