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平定秦凉(第6/7页)
薛仁杲领兵拒守。这一次轮到了李世民骂阵,薛仁杲当缩头乌龟,也是三个字:不出战。但是李世民确实比薛仁杲技高一筹。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李世民玩起了攻心战。
“守城的将士听着,只要你们投降,秦王绝对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
“秦王知道你们缺粮,别再硬撑着了!”
“想一想你们的老婆孩子吧,你们难道不想和家人团聚吗?”
自古以来,“亲情”这一关谁都不好过。十一月十五日,薛仁杲的部将浑干率众投降,然后一批又一批的西秦兵士偷偷跑到唐军这一边来。仗打到这个份上,薛仁杲真的没法再撑下去了。
薛仁杲的下场
就此投降吧,即使不为了自己,也得为手下的兄弟们想想出路。不过薛仁杲依旧自信,他始终坚信凭借自己的一身本领,即使投降,李世民也绝对不会亏待自己。仗着这份自信,十一月十八日,薛仁杲率领折摭城的军民出城投降。
历时半年的平定西秦战役就此结束。
薛举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嗜杀成性,就断定自己打下的基业迟早会被他断送。薛举猜到了结局,但是他没猜到这个结局到来得会这样快,他更加没有猜到薛仁杲最后的结局会比他惨十倍。
薛仁杲投降后,李世民很爱惜他的才能,将他收在自己帐下。两个人曾经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仁杲是真心愿意投降我吗?”
“仁杲仰慕秦王!是真心愿意投降!”
“你的父亲说你迟早会断送他的基业,你怎么看?”
“父亲说的不对,在秦王仗下,照样建功立业!”
“呵呵,希望我的父亲能够好好地接纳你。”
……
这是一段很平常的对话,但其中却暗含玄机。这个对话中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讯息,李世民可以接受薛仁杲的投降,但是李渊会接受吗?事实上,李渊才是最高决策者。
不可否认,薛仁杲有着很高的热情,希望在李世民的手下建功立业,但是如果李渊不接受呢?显然,薛仁杲在投降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得到李渊的赦免。而李世民在对话中实际上已经告诉薛仁杲,自己没有把握(仔细体会“希望我的父亲能够好好地接纳你”这句话)。可惜的是,薛仁杲并没有真正理解李世民说话的含义。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世民胜利而归。长安城一片欢腾!
薛仁杲的心情很复杂,按照他的设想,自己是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进入长安城的。还是现实一些吧,自己和李世民差得太远了,如今人家能够接收自己,自己唯有以死效力。薛仁杲猜对了一半,死他猜到了,但效力就不必了。
李渊在接见李世民等凯旋的功臣时,一眼便看见了薛仁杲。然后李渊说了一句在我看来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刘感安在否?”这句话一出,等于宣判了薛仁杲的死刑。
你以残忍的方式诛杀了我的大将,今日还有脸到我这来?欠下的血债,就要用血来偿还!
历史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绝。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辰一到,诸事必报!
李渊并不是因为薛仁杲是他的敌人而杀他,而是看到了在这个人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残忍、一种血腥、一种罪恶。留这样的人在身边,迟早会出事。
杀!
薛举暴毙!薛仁杲被斩!西秦势力就此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有很多史书说薛举父子在隋末的历史舞台上,开创了一方霸业,也算是一代人杰。对此我不敢苟同,很长时间以来,在这对父子身上,我只看到了残忍、血腥、杀戮,除此之外我什么也没看到。还好,老天终究是公平的。最后我只想说一句话:做人要厚道。
平定西秦,是唐朝建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意义不言自明。
首先是对周围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具有很强的震慑作用,一些军事集团的领导者,在李渊恩威并用的攻势下,相继投降。也就是在薛仁杲被斩的一个月后,襄平太守邓暠献柳城、北平二郡降唐,被李渊封为营州总管。随后,幽州总管罗艺献渔阳、上谷等郡降唐,被李渊赐姓李,封为燕公,罗艺的部将薛万均封为永安郡公,其弟薛万彻封为武安县公。
在这里建议大家,邓暠、罗艺这两个人认识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薛万均和薛万彻两个人,你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他们的名字。
薛万均将在后来西征吐谷浑的战役中,大放异彩。薛万彻将在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中,他的一句话给李世民制造了致命的麻烦。
平定西秦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唐朝得到了陇右的牧场。在前边我说过,唐朝建国之初,是很缺少马匹的,随着西秦的平定,唐朝得到了陇右牧场的大量马匹。有了马匹,就意味着可以着手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事实上,后来李世民组建的玄甲军就是以陇右骑兵为班底的,他们在和窦建德的虎牢关战役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