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损俱损(第2/2页)
事实证明,萧嵩其实是一个不善于搞权术的人,因为这个计划最终却将他自己也卷了进去。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月,萧嵩突然向李隆基提出退休的申请,虽然当时萧嵩已将近古稀之年,但由于先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萧嵩有退休的想法,这让李隆基有些始料未及。
于是,李隆基就立即召见萧嵩问个究竟。
“这几年你做的不错啊,朕也没有嫌弃你老啊,为什么这么着急想着退休呢?”李隆基不解的问道。
“臣得到陛下的厚恩,在宰相的位置上已经得到了太多的富贵,在陛下陛下不嫌弃臣的时候,臣应该自知之明主动隐退,如果等到陛下厌恶臣的时候,恐怕臣那时已经性命不保,就不可能做到如愿退休了。”
言罢,萧嵩的眼角淌下了泪水。
面对萧嵩的一番话,李隆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于是他只得采取拖延的策略,对着萧嵩说道:
“你请求退休这件事太过突然,这里边还涉及到很多事情,你先回去,容朕仔细斟酌。”
“臣遵旨!不过希望陛下能够理解臣的苦衷,臣已经老了,实在没有精力再纠缠一些琐碎的事了。”
萧嵩说完,叩头离去!
整个对话能够表达萧嵩真实意愿的只有这最后一句。
在萧嵩看来,自己的这最后一句话,一定会让李隆基联想到韩休如何对待自己的,从皇帝陛下的语气中,萧嵩明白了皇帝其实是不舍得自己退休的,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联想到韩休的所作所为,必然会认为是韩休逼自己走的,那么接下来皇帝必然会对韩休有动作。
这就是萧嵩自认为的一招“以退为进”的妙棋。
他坚信即使皇帝不立即罢免韩休,至少也会心生出这个想法。于是在离开朝堂的瞬间,萧嵩很为自己的这个计划感到得意。
但显然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表演有些过于逼真,以至于这种逼真居然真的把皇帝陛下忽悠住了。
就在萧嵩洋洋得意,准备看韩休的好戏时,三天后,李隆基的诏书送到了他这里。
“韩休免职,任为工部尚书!”
萧嵩激动的差点蹦了起来,要不是碍于身份,他真的想立刻找个没人的地方,一次乐个痛快。
然而后边还有一句话:“同意萧嵩辞去宰相职务,改任尚书左丞!钦此!”
此话一出,萧嵩犹如从天堂到地狱一般,差一点瘫坐在地上。
……
从李隆基的这份诏书来看,我们明显看出他是明白萧嵩的部分用意的,不然的话他是不会在萧嵩只字未提韩休的情况下,将韩休免职。
但萧嵩的真情逼真表演确实也让李隆基产生了错觉,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一损俱损。
随着萧嵩那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计划失败后,开元十四年以来第二届宰相班子就这样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使命。
几乎在萧嵩和韩休同时被免职的时候,一个人从家中走了出来,在此之前他因为母丧在家守制,如今三年过去了,他接到了来自京城皇帝陛下的诏书,起用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于进了宰相班子。
于是他立即收拾行囊,匆匆上路回到了京城,又一次开始了他充满艰险的仕途之路。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