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秦起始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5)(第3/3页)
秦军虽也会遭重创,但不能改变秦国横扫六国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公元前262年,秦国攻韩,赵国力挺韩国,这对冤家再次狭路相逢,赵王派出老将廉颇与秦军对抗于长平。廉颇认为:秦军长途奔袭,人马疲惫,赵军以逸待劳,只需坚守不出,秦军自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无论秦军如何叫骂,赵军都做出不理睬的样子。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败国,赵国战败后国力从此衰退。赵王更是在战败后屡次发表战败感言: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贪心,想赚小便宜必然吃大亏。赵王总结得很到位,长平之战本来与赵国毫不相干,只是因为赵国贪心才遭此大祸。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日子一直不太好过,都城本来在晋地,后来为了便于向中原地区虚心学习,就迁都到了河南。迁都的副作用马上显现,韩国对上党地区的统治能力减弱。作为实力强大的开发商,秦国看上了这块被韩国放弃的地块,决定采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强行竞标这块土地。
上党本来是韩国地盘,秦国看上就不撒手。为了能彻底得到上党的土地证,秦国经军事委员会研究决定,派重兵封锁韩国与上党地区的交通和通信联系。这一招简直太损了,釜底抽薪,使上党地区彻底失去了与大本营的联系,成了一片孤地,可怜的上党人民一夜之间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秦国切断上党和韩国的唯一通道,韩国却毫无办法,弱小的韩国哪敢与秦国抗衡。爱好和平的韩恒王深思熟虑之后,发扬了民主的作风,通过民主决议,给上党地区的老百姓发去了慰问电,并明确表示同情他们的处境,但让他们高度自治,是战是降可以自行决定,总部不在上党的问题上跟秦国较劲了。
非常时期必有非常人物出现,虽然韩国总部抛弃上党,但当时上党地区的最高负责人郡守冯亭,是个极端的爱国主义者,决定带领上党人民奋勇抗战,决不投降。在军事实力决定命运的战国时期,冯亭凭借几分歪才,起草了一份“保卫上党的策划案”,决定忽悠身后的赵国帮助他保卫领土完整。
上党危急,郡守冯亭急中生智派人给赵成王送去鸡毛信,信里面写着:赵和上党两地人民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上党地区的人民一向敬佩赵成王的治国手段,羡慕赵国人民的小康生活。现在上党被韩国抛弃,又面临着秦国恶霸的强占,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投票选举,一致同意跟随赵王,永世不变。
赵成王正在宫内做着富民强国的春秋大梦,突然收到了冯亭来信,而且信中冯亭对他政绩的称赞让他很受用。上党人民的意愿让赵成王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国际责任,况且秦国费力费钱都没有将上党打下来,人家却愿意无条件地跟随他,这是对他统治的肯定,赵成王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于是他怦然心动了。
冲动是魔鬼,赵成王作为资深boss,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激动过后,他冷静地分析了上党的周边局势,上党地区的边界冲突,本身是韩、秦两国的矛盾,一旦接手上党,就等于把韩、秦矛盾,转嫁在到了赵国的身上。值不值得为此跟秦国闹翻呢?一向民主的赵成王请来了他的叔叔平原君共同合计。
赵国丞相平原君,江湖人称四大君子之一,也禁不住这么大的诱惑,听侄子说只要赵成王点头,就可以马上免费得到上党的十几座城池,兴奋得两只眼睛直冒绿光,活半辈子了,还没有见过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呢。于是立马点头赞同。
赵成王对上党郡守冯亭率众皈依赵国本就心动不已,再加上平原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理论作依据,赵成王顾不上再民主表决,就直接回信答应了冯亭的请求,慷慨表示愿意为上党人民打抱不平,赵国人民愿和上党人民一道抵抗秦国的侵略,上党就安心的姓赵吧。于是赵国引爆了长平之战的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