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1)(第4/6页)

虽然嬴政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老爸的责任感不强,让他比其他孩子都早熟那么一点,但这仅仅为他的成熟带来了一点点优势,然而此时不足九岁的他,主要任务还是疯玩,于是他结交了一群好朋友,其中有高渐离,燕国太子丹等等,虽然他最终成了改变历史的人物,但此时他在赵国却是不折不扣的黑五类、狗崽子。

战国联合国军成功帮助赵国打败秦国,解了邯郸之围。赵成王很清楚这场仗打到最后,赵国已经是在用国家的意志力,才勉强支撑,如果没有楚、魏两国危难之中显身手,战争的格局可能就此产生变化。还是楚国、魏国够哥们呀!赵成王经常公开发出这种感叹。其实楚国和魏国的出兵,也都经历了无数的波折。

赵国首都邯郸经受了秦国前所未有的打击,虽然秦国攻城的部队损失也很惨重,可依然不知疲倦地进攻,长此以往赵国前途黯淡。为了实现国家的持续性发展,赵成王经过和众臣子协商,一致同意求助外援。通过民主表决,想法向楚国和魏国求助被提到赵国议事日程上。

眼看赵国首都不保,赵成王首先想到向楚国求救。也难怪赵成王想到楚国,楚国由于处在沿海发达地区,远离战场,实力保存的还比较完整,有能力和秦国叫板的也就他了。但楚国和秦国是军事同盟国,为了赵国的安危,赵成王下诏让平原君去完成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战国是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明人辈出,在历史上有四个政治影响力巨大、享有崇高国际声望、又有众多崇拜者的超级人物。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四君子的荣誉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这四位都是国家的贵族,地位尊崇实力非凡,除了本身的治国能力外,还特别关注民生问题。他们自费在家建立收容机构,并提供“门客”的工作,阿猫、阿狗之类的人都可以去那里混个吃穿不愁。受益者人都是义务宣传员,很快江湖地位空前提高。

平原君被赵成王选中出使楚国搬兵救国,无奈之下平原君想从他资助的这些三教九流的人中挑选二十位能言善辩的死士,去帮助他劝说楚考烈王。别看这些人平时吹牛都不报税,关键时刻符合条件的只有十九个。正在平原君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第二十人站了出来。

平原君没事爱交些狐朋狗友,所以他的江湖朋友大概有几千人。这主动要求跟随平原君去楚国的第二十个人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不过很可惜,由于平原君平时日理万机,事务繁忙,对这些普通的门客都没怎么交过心,尤其这次主动要求跟随的这个人,直到他自我介绍之后才知道这人叫毛遂,其他情况一概不知。

平原君见毛遂自己主动站了出来,便问他来了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平原君说道:三年了,就算是个狐狸也会露出尾巴了,这里也没人向我提过你,估计本事不大。毛遂答曰:我这叫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由于毛遂是个很有远大理想的人,再说他也是个厚道人,想到自己在平原君这也白吃白喝三年了,不替老板做点事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他没在乎平原君的冷嘲热讽,决定凭自己的独特本领说服平原君让自己随行,于是对平原君又是一顿忽悠,结果平原君同意让他凑个数。

平原君带领着赵国的求援小分队向楚国进发,到了楚国首都,拜会了楚考烈王。两个人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进行了友好交谈,楚考烈王肯定了楚、赵两国的传统友谊,重申邯郸是赵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在发兵救赵的事情上,任凭平原君嘴皮子磨破,楚考烈王都无动于衷,一直顾左右而言他,不正面回答。

平原君劝说楚考烈王发兵救赵,谈判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毫无结果。平原君很执著,准备想办法再好好劝劝楚考烈王,可站在一旁的门客毛遂不干了,他早上没吃早饭,此时已是饥肠辘辘,实在是忍受不住了。抱住成不成别耽误吃饭的想法,毛遂豁出去了,开始了一段永留史册的对话。

毛遂看到在发兵救赵的问题上,楚考烈王不明确表态,心想:看来平原君不一定能搞定楚考烈王,非我出马不可了,他快步走上前对楚考烈王说:“赵国本来想帮楚国一把,楚国怎么扭扭捏捏的?”楚考烈王虽然知道不和傻子生气的道理,可还是觉得很不舒服。

楚王被毛遂一顿嘲讽,当时就骂道:我和你老板说话,你算什么东西,这有你说话的资格吗?毛遂听后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大声叫道:大王,你现在敢乱叫,只是仗着人多罢了,不过你人再多,但也快不过我的剑,信不信我现在拔剑你现在就得死在我的面前,别把话说死,别把路走绝。吓得楚王不敢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