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3)(第3/4页)

田光好歹是从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怎会那么容易在小河沟里翻船,他委婉地拒绝了燕太子丹,说自己是一匹年迈的老马,虽然他为了报答燕国的收留,也很想为燕国效力,可毕竟是年纪大了,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基本生理问题还能自己解决之外,其他都无法和那些年轻人相提并论,让太子丹另请高明。

太子丹也考虑让田光去刺秦确实不合适,他由于心狠手辣、寡廉鲜耻,在战国恶名远播,江湖威名远播,而且是各国海关黑名单上的人物,出境都未必能拿到签证,何况去刺杀?田光的话让燕太子丹垂头丧气,不过抱着幻想,他问田光,难道这么大的燕国,就没有能完成这项任务的合适人选吗?

明知此次刺杀行动风险异常,多半是有去无回,田光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毅然决然地将荆轲介绍给了太子丹。他告诉太子丹,有一个叫荆轲的人性格内敛不善言谈,为人深沉、精通谋略,可以去刺杀秦王。

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荆轲的时候,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有人气的刺客,正和他的狐朋狗友高渐离、狗屠,欢聚在蓟都某酒楼醉酒当歌。当时音乐家高渐离长发飘逸,焚酒击筑。狗屠随着节拍摇头晃脑,一副陶醉的样子。荆轲已经喝醉,酒到酣处就无所顾忌,不知道他为什么事伤心,竟然旁若无人的嚎啕大哭起来。

很久很久以前,具体说是来到燕国之前,虽然古人生活的社会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往往生性豪放,浅饮可以怡情,大多数人贪恋杯中之物,但荆轲从来不喝酒,更没有那么多的不良嗜好,那时的他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五好青年,他以前的朋友都很奇怪,作为侠客中的战斗机,荆轲为何这样执著禁酒呢?

酒是个非常奇诡的一种魔力液体,它能醉人,更能勾起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荆轲可以称得上是没落贵族的后代,从小广读诗书,终于学有大成。眼看由一个少年渐渐被时间这把杀猪刀杀成青年、壮年,就在他将欲报国、建功立业之时,才发现百无一用是书生,根本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

由于不足为外人道出的特殊原因,荆轲顺应潮流来到燕国都城蓟都,在蓟都结识了生平挚友高渐离,定居在燕国,过着忘情于酒歌的生活。半生复杂的经历,让荆轲变得情感丰富,所以常常会闻无所顾忌地击筑而痛哭失声。

虽然荆轲是外籍人士,但刚到燕国的时候他仍然是求职无门,穷困潦倒,承蒙田光看得起,经常度资接济他生活,还热心地帮助荆轲联系刺杀的工作。荆轲是在田光的关照下才在燕国站稳脚跟,田光是他的恩人。刨除这层关系,田光义字当头的作风也让荆轲敬服,在燕国,他只买田光的账。

自从燕太子丹动了暗杀秦王的念头、并且寻找人选的时候起,整个人变得能说会道,十足的一个大忽悠。性格仗义的荆轲与太子丹“一见如故”,加之太子丹的以礼相待,士为知己者死,荆轲在多次拒绝太子丹后,突然在某一天豁然开朗,便接下了这个万分危险的大单子。

荆轲要作为使臣代表燕国出使秦国,趁机劫持秦王,这第一步就已经算是很搞笑的了;接下来还要迫使秦王归还侵占的土地,假如第一步成功了,这条件倒不是很苛刻;若秦王不答应,就将其刺死,然后趁秦国内乱联合诸侯一起攻秦。整个计划中并未有能让荆轲全身而退的方案,但是荆轲还是答应了太子丹的要求。

做杀手的为人一般都比较深沉,荆轲也不例外,好在他善于击剑,好歹算有一技之长。为了增加自己的暗杀成功率,他向太子丹建议:先帮秦王抓获他正在通缉的樊於期获取秦王的信任,并拿些无关紧要的小地方的地图贿赂秦王,然后获取刺杀秦王的机会。并没有其他好方案的燕太子丹也同意了荆轲的办法。

说是荆轲为人深沉,那绝对不是吹牛的。他看出燕太子丹不忍对樊於期下手,就私下去找樊於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展现了忽悠的最高境界,最终激起了樊於期对秦国、对秦王的愤怒,为了配合燕国“荆轲刺秦计划”,樊於期竟愿意献出自己的头颅,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樊於期遂拔剑自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老百姓杀头猪还要准备一把锋利的杀猪刀,何况是刺杀当时最拉风的君王始皇帝呢。对于工具的选用上有许多难题,用剑是荆轲的拿手好戏,可剑尺寸太大,用来刺杀不太合适,荆轲最后认为,如果能有一把锋利的匕首是最好不过的。

太子丹为了增加荆轲刺杀时的保险系数,特意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浸泡毒药并加以淬火,经过高新技术加工过的匕首的威力是可想而知的。匕首被藏在准备献出的督亢地图里。为了提高荆轲刺秦的成功率,太子丹又为荆轲找到了一个叫秦舞阳的副手,二人信心满满地准备完成“图穷匕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