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三十七章 迁族(第2/2页)

当然,顾天桥去济州,林缚也不是一点都没有给额外的好处。

最关键的两个,就是林缚直接叫枢密院给顾天桥两个特许权,允许顾天桥在济州聚集资本金,各开设一家钱庄、船社,在海东地区的经营权限,不低于淮东钱庄、黑水洋船社。林缚还直接从内府拔出十万银元,以长女政君的名义,投入新设立的钱庄、船社里去,确保新设立的钱庄、船社,至少在明面上不会受到淮东钱庄、黑水洋船社的打压。

顾天桥在亲自举家迁往济州之前,与将要离开江宁往广南赴任雷州知府的顾嗣元长谈过一次。

不管另立新朝会拖多久,元越就只剩下一张皮,已经没有办法去改变淮东彻底掌握江淮军政财吏诸权的大格局。同样的,淮东内部也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利益的不同出现分歧,会出现派系之争,在立嫡一事就已经十分的显眼。

立嫡涉及到新朝、新帝国最高权力的传承,涉及到新朝最根本利益的分配,由不得别人不争,由不得别人不因此分出利益割裂的派系来,由不得别人不在背地里形成汹涌的暗流。帝王家的后宫不得平静,也常常根源于此。

孙文婉背后的孙家,苏氏姐妹的背后苏门旧将,刘妙贞背后的淮泗旧系,利益点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宋佳不可能有名份,也确实生不出子嗣,倒是解决了诸人最头痛的一个问题。

不管以往亲疏如何,因为顾君薰的关系,顾天桥都只能跟顾嗣元走到一起。

“你去济州也是好的。”顾嗣元轻叹一声,说道:“除了湖塘不愿意动弹的老族,其他能提携的,都带去济州吧……”

林缚要顾天桥举家去济州,实际上也彻底消弱顾氏在江宁的根基。

元越高祖立嫡世宗时,为防止戚族把持朝政,在身前就陆陆续续的将世宗在京的戚族诛杀干净,为帝位传承铺平道路。

争嫡虽然涉及到新帝国的最高权力传承,不是那么好争的,特别是林顾有间隙在前,顾氏退往济州,拥立林缚的长女政君在济州世袭就藩,也许是最好,最实际的选择。

同样的,林缚给顾天桥的两个特许权,实际也是给顾氏的,将使顾氏在济州一举成为超过迟氏、周氏等族的望族。一方面,林缚要使顾氏在济州,有实际支持长女政君世袭就藩的基础,第二也算是林缚给顾氏的补偿;另一方面,顾嗣元真有心于政事有一番作为,也会少受制肘。

“这往后,孙家差不多也会给这么处理吧?”顾天桥倒是不笨。

孙文婉给林缚生了一子,而孙家直接就是戚族——孙敬轩、孙敬堂一为参知政事,一为参知军事,孙文炳也调入枢密院,为林梦得在支度司的副手,孙文耀也是副指挥使的高级将领,江宁府尹林景中为孙敬堂的女婿……这还没有将西河会旧系的人物计算在内。

“敬轩公、敬堂公都不是糊涂人。”顾嗣元说道:“新成立的南洋船社以及卢加都督府,虽说是孙尚望与孙思宗叔侄主持,但孙家在背后出力、出钱甚多。特别是政君受济州郡君爵,诸子封藩海外初见端倪,国公府的心思差不多就摆到台面上了,敬轩公、敬堂公又怎么能不识相一点?一定要国公府指戳到脸面上,叫大家难看不成?”

“这看来,以后真要立储,差不多只能在月儿夫人,苏氏姊妹及谯国夫人里选了。”顾天桥笑道:“也好,省得折腾……”

争储为何争得如此血腥?除以储君的戚族能得到最大利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他皇子皇孙的戚族,即使老老实实不争什么,也会受到新君的强烈打压,甚至血腥杀戮。这种要搏就搏一把大的,不搏也会跟着全部输光的传统,叫外戚势力怎么不跟着去争?

虽说苏氏娣妹背后有苏门旧将支持,但毕竟没有嫡亲父兄在。即使以后小苏夫人所生的林武立为新朝储君,苏门旧将们也只会希望政局保持平稳,而不会有其他乱折腾的动作。

刘妙贞的情况也是如此,淮泗军系的势力固然大,但刘氏宗族在战事差不多已经消亡殆尽。刘妙贞虽有两个年幼的侄子给供养起来,但也是享受富贵居多,成大器的可能性极小。

柳月儿虽有父兄在,但父兄太不成气候,只要不乱折腾,叫他们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又如何?

不折腾,同享富贵,才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局面吧?

这些年来,顾嗣元的争执之心已消,既然林缚给顾氏在济州一块退保之地,实在没有必要围着立储争出个腥风血雨来。也是能感受林缚算计是深沉,平衡淮东下面各派势力利益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