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阴差阳错的躲过一劫

吏部的职责很专一,管人!

年底了,蹇义要汇总一下今年吏部的数据,然后向朱棣汇报。

数据,这个原先让人看着头痛的东西,如今在介入更简洁的表格和图形之后,看着一目了然。

蹇义暗自感慨着科学在朝政中的应用,把表格放下问道:“各地的小吏今年都没有出缺,还有的增加了不少,这是何故?”

左侍郎说道:“大人,原先的小吏大多是些考不上功名的读书人,还有些是当地自己招的闲杂人等,有的傲气就不愿意干,下面缺额不少,而且小吏需要地方自筹饷银,所以都有些谨慎。”

“只是这两年以来,各地的商贸开始有了改观,所以地方的收入多了些,特别是那些大县也敢多养些小吏去办事了。”

所谓的商贸改观,这玩意只能占一半的功劳,而另一半,蹇义很清楚。

“看来商税大增啊!当初大伙儿都说兴和伯在鼓舞商贾,是钻到钱眼子里去了,商税更是被说成是杀鸡取卵,与民争利,如今看来还是有好处的。”

左侍郎笑道:“大人,对于那些做小生意糊口的人来说,当然是杀鸡取卵,与民争利,所以户部定下了规矩,低于多少收入的不收税,所以那些百姓反对的少了许多。”

“只是大人,那些小吏中有不少都精于计算啊!而且据说他们博学。”

科学!

至于博学,看过那几本书的蹇义知道,那是没见识的百姓不了解所谓的物理,被那些小吏忽悠了。

对,就是被忽悠了!

想到这里,蹇义拿起表格就进宫。

等到了乾清宫外面时,正好朱高燧出来,看他脸上的笑意,多半是重获朱棣的宠爱。

幼子受宠啊!

蹇义面无表情的拱拱手,朱高燧亲切的道:“蹇大人不必多礼,这都快过年了,吏部的事一定不少,蹇大人可得注意身子骨。”

“多谢殿下的关切。”

蹇义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不朋不党,和朱高燧更是谈不上交情。

可朱高燧这种态度却让他有些迷惑。

这个态度……

“父皇今日很高兴,蹇大人赶紧进去吧。”

朱高燧微笑着,让人如沐春风,然后他微微颔首,就下了台阶。

蹇义带着疑问进了大殿,行礼后把表格递上去。

朱棣看了看,说道:“去年大明增加了三百多官员,嗯……瀛洲,朝鲜的配的最多,交趾的少。小吏增加了七百多,可地方上有钱了吗?”

蹇义佩服的道:“陛下英明,正是如此。”

朱棣摇头道:“英不英明不在这上头,朕知道以往地方上缺人手,可吏部还得把好关,不然官吏泛滥,那就是自掘坟墓!”

蹇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说出自己的担忧。

等回到吏部后,蹇义招来了左右侍郎,沉声道:“下面的小吏要注意,大家都知道,我等虽高居庙堂,调理阴阳,可实际上在管理着大明的却是那千万小吏,要谨慎!小吏的人选必须要谨慎!”

左右侍郎早就知道了此事,闻言马上就心领神会的应了,然后各自去布置。

上官说话不需要说清楚,越含糊越好,这样可以让下属不容易猜到自己的心思,也可以在事情变坏后推卸责任。

华夏语言博大精深,一句话换个人来说,换个语气来说,里面的含义都不一样。

蹇义就是此中高手,不然也不会占据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多年。

左右侍郎出去都没说话——高手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于是吏部出去了几个小吏,他们去了顺天府。

顺天府对吏部很尊重,府尹亲自接见。

“最近下面的小吏增加了不少,只是来源有些杂,这对大明的长治久安不是好事啊!”

丢下几句话,几个小吏就走了。

嚣张啊!

顺天府府尹笑呵呵的把他们送到大堂外,等看不到背影后,笑容还在,可说的话却不是那么动听了。

“什么狗屁的来源不明!不就是看到有些精通计算、懂的不少的科学子弟进了衙门吗?我呸!他蹇义也不想一想,些许小吏算什么?哎!咱们这边有多少这样的小吏?”

“大人,咱们这里有四五个吧,有两个原先就在衙门里,后来自己去学了科学。”

“那不就结了?”

顺天府府尹抚须不屑的道:“蹇义还想借着本官的口把这个意思传下去,呸!本官是顺天府府尹,他管得着吗?”

顺天府的地位特殊,蹇义不可能、也不敢插手这里的人事,所以府尹才敢这般嚣张。

至于以后?宦海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不过是利益牵扯罢了。

等处理完政事后,正好府尹的儿子有事来寻他,于是他就用此事来考教儿子。

“父亲,孩儿以为此事却不好说,毕竟吏部容易动手脚,到时候在您升迁的时候给个差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