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神学史上“道成肉身”的教义 基督的人性和神性 亚历山大里亚和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相互敌视 圣西里尔和聂斯托利 以弗所第三次神学会议 优迪克的异端思想 卡尔西顿的第四次神学会议(第2/4页)

(二)幻影派的神性本质和永存不朽的肉体

信仰的种子在犹地亚多石而又硗薄的土壤中慢慢发芽茁壮,等到完全成长以后,就移植到气候更为宜人的非犹太教地区。罗马或亚洲的外乡人从来没有见过基督的面目,就更会接受他的神性。多神教的信徒及哲学家、希腊人和蛮族都很容易想象得到,一长列无穷无尽的天使,或是魔鬼,或是精灵,甚至是永恒或元气,从光明的宝座中放射出来。永恒之物中的首位称为“逻各斯”也就是“道”,与圣父同质,将会降临到世间,好把人类从罪恶和过失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走上生命和不朽的道路,说到这些倒是无足为奇,也不至于令人难以尽信。但是,当时有种流行的观点,那就是永恒存在和与生俱来的败坏性质,使东部的原始教会受到污染。非犹太教的改信者之中有很多人拒绝相信,一个神性的灵魂会与污秽而又邪恶的肉体结合起来,何况这个神性的灵魂还是第一本质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他们狂热信仰基督的神性,因而用虔诚的态度抛弃他的人性。

正当基督的宝血流在髑髅地的山头时[294],亚洲有一个人数众多而又学识渊博的教派名叫幻影派[295],他们创造出奇幻体系,后来由马西昂派、摩尼教派及各种不同名目的诺斯替异端传播。即使他们在叙述玛利亚的怀孕、基督的降生,以及传教前30年生活时,也完全拒绝承认福音书的真实与可信。他们说耶稣最初出现在约旦河畔,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的模样,却只是形状而非实体,全能上帝的手模仿人的功能和行为,创造出来的人类形象,要在他的朋友和敌人的感官之中,产生一个永恒的幻觉。清晰的声音震动门徒的耳朵,保留在视神经中的面貌,要规避触觉更为坚实的验证。他们为上帝之子的精神存在而欢欣不已,对于肉体是否存在根本不予理会。犹太人的暴怒对于不动感情的幻影,全都是产生不了作用的徒劳。

基督的蒙难和死亡、复活和升天的神秘景象,都是为了使人类获得恩惠,才在耶路撒冷这个剧院上演。要是有人认为,这些都不过是理想的模拟和有意的欺骗,配不上真实的上帝,那么幻影派和许多正统教派的弟兄一样,都同意用虔诚之名行虚假之事。在诺斯替异端的体系之中,以色列人的耶和华是尘世的创造者,一种反叛甚或无知的精神甚嚣尘上:上帝之子来到世间是为了消灭他的庙宇和律法,要想达成这样一个崇高的目标,运用非常巧妙的手法,将世俗的弥赛亚所主张的愿望和预言,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来向世人宣告。

摩尼教的徒众之中有位思想缜密的辩论家,曾经提出非常危险和令人难堪的论点,认为基督教的上帝曾经处于人类胚胎的状态,9个月以后才从女性的子宫中出生。他的对手是信仰虔诚的基督徒,听到这些谬论在惊愕之余极力反驳,完全避开怀孕和生育这些与肉体有关的情节,维持原有的说法,就是神性通过玛利亚就像光束穿过玻璃,非常肯定地提到她在成为基督母亲一刹那仍旧保持处女之身。但是这种让步实在是过于鲁莽,使幻影派产生更为温和的情绪,说基督不是幻象,而是用不动感情也不会腐化的肉体加以掩饰。事实上,在更为正统的体制之中,认为无论中介物质的密度有多大,只要毫无阻挡或损伤地通过,从复活开始就已经获得这一切,而且必然会始终具有。

这些中介物质的基本属性完全付之阙如,也就可以避免肉体的特征和弱点。胚胎要是能从目不能见的小点孕育到完全成熟,那么婴儿即使不能从正常的来源获得营养也能长大成人,根本不需要从外界供应物质补充每天的消耗,还是能够继续生存。耶稣虽可能与门徒分享饮食,但却不会有饥渴的感觉,他也不会因本能的性欲需要而使童贞受到污染。面对结构如此奇特的肉体,难免要问最初的目的何在?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造成?有一个答案不见得必然出于诺斯替的观点,倒也会让我们原本可靠的神学大为惊骇,是说这个奇特的肉体不论是形式和内涵,都来自神的本质。纯粹和绝对精神的概念是现代哲学的精髓,古人将具体的本质归之于人类的灵魂、神性的存在,甚至于上帝的本身,并不排除空间延伸的观念。他们的想象满足于空气、火或以太这些极为微妙的性质,与粗俗的物质世界相比显得更为完美。如果我们想要确定上帝的位置,就必须描绘出他的相貌。我们的经验或是虚荣,只能表现出理性和德行的力量,这些都涵盖在人的形象之下。

拟人派[296]的信徒人数众多,在埃及的僧侣和阿非利加的正统教徒中随处可见,可以拿出圣书来大声宣告,人是按照创世主的形象制造出来。德高望重的塞拉皮昂是尼特里亚沙漠的圣徒,不知流下多少眼泪才放弃原本喜爱的成见,像婴儿那样为改变宗教的不幸而深感哀悼。他的上帝已被偷走,内心没有留下任何有形的对象可以作为信仰和奉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