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那轨迹(第2/2页)
见康德旋即平复,史大忠倒是又满意地点点头:“如今么,中国既想修路,又不想修路,你明白?”
此刻说的中国,却是指太极宫……康德点点头,道:“有利有弊。”
“是啊,有利有弊,所以,洛阳现在又要新修道路南下至淮水。陛下少不得要问对你这个洛阳坐地户,到时候,如何回答,你可有章程?”
“这……”
商人并不比地主先进,但有了合适的交通条件,不管是马车、帆船、弛道、轨道还是其它什么,他们就突然先进了。地主没有主动把粮食运动千里之外的个人意愿,但商人计算了成本营收之后,他们就有这样的意愿。
资源调动的多寡,在这一刹那,就分出了胜负,而各自体系中的下层,又逐渐拉开了差距。
帮工一定比农民赚得多,同样是在这一刹那,帮工的勇气底气就超越了农民,尽管还是在那一刹那,他们开始成为一个“无产者”。
普通人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但是作为一个大帝国,贞观君臣以及大量的储备精英干才们,能够从数据和现实变化中,找到其中的轨迹。
这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