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灭(第2/2页)

投降了刘秀之后,刘盆子的日子才终于算安定下来,先是给刘良做郎中,后来虽失明,但却有荥阳的食邑可领,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算是富贵终老,享了清福。

至于樊崇、徐宣、谢禄、逢安、杨音这些赤眉军首领们,刘秀说不杀他们,就真的有说到做到。刘秀在洛阳,给他们每人置了一间宅子,让他们有了家,然后又在洛阳附近,分给他们每人两百亩良田,让他们有了生活来源,哪怕他们自己不去种地,把这两百亩良田租出去,每年靠吃租子,生活也能过得不错。

看起来,赤眉军首领们能得到这样的下场似乎也不错,不过,与同为起义军,后来同样投降刘秀的铜马军相比,他们的待遇可就差得远了。

以东山荒秃为首的铜马军,投降刘秀之后,不仅有受到刘秀的重用,而且还都被封了侯。

东山荒秃等铜马军首领的能力,真的有比樊崇等赤眉军首领的能力强吗?

非也!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刘秀刚收服铜马军的时候,是他在河北奠定根基的关键时期,急缺人手,铜马军的归顺,解决了刘秀的大问题,让刘秀的实力有了质变的飞跃。

而赤眉军投降刘秀的时候,刘秀的根基已经足够坚实,汉军的兵马,也足够强盛,赤眉军的归顺,对刘秀势力已经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还有些碍眼。

这便是赤眉军和铜马军在投降刘秀之后,待遇天差地别的原因所在。

如果赤眉军的众首领都能安分守己,或许他们也可以像刘盆子一样,寿终正寝,可偏偏他们就具备不安分的因子,这是后话。

至此,在中国历史上,浩浩荡荡的赤眉起义,就此以失败而告终。这一年是建武三年,公元二十七年,春三月。

刘秀在宜阳降服了赤眉军后,并没有班师回朝,刘秀调转矛头,挥师南下,进兵南阳。

南阳是刘秀的老家,也是帝乡,堂堂帝乡,又岂能被叛军所占?吴汉和岑彭,相继在南阳作战不利,这次,刘秀便要亲征南阳。

刘秀麾下的汉军有十万,冯异麾下的汉军,有八万,邓禹、耿弇麾下的汉军,有五万,三路汉军合兵一处,总共有二十余万。

看得出来,刘秀这次亲征南阳,是下了狠心,就是要一鼓作气地击溃以邓奉为首的反叛势力。

得知刘秀御驾亲征,亲帅二十余万大军,向南阳进发,邓奉如临大敌。别看他先后大败了吴汉和岑彭,但两场战役,都不是靠着他的真实实力取胜。

打败吴汉,是靠着吴汉在南阳引起了众怒,打败岑彭,是靠着朱祐的失误。现在刘秀亲自统领大军,来势汹汹,邓奉能预感得到,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十分艰苦。

邓奉亲帅十万大军,去到堵乡,与堵乡的董訢部合兵一处,另外,以延岑为首的汉中军,也来到了堵乡,三路兵马,组成一支十五、六万众的联军,由邓奉统帅。

至于秦丰,在被吴汉打败之后,就吓得秦丰跑回到他的南郡老家,再不敢出兵南阳。

于堵乡这里,欲与刘秀决一死战的就是邓奉、延岑、董訢三部联军。

随着以刘秀为首的汉军进入南阳,岑彭部立刻向刘秀军靠拢,两支汉军再次合并一处。

在岑彭率部到来之后,刘秀麾下的兵马已多达三十万众,其兵力比邓奉联军多出一倍。

三十多万的大军,而且还是由刘秀亲自统帅,延岑和董訢对此战的信心都不大。

邓奉军大营,延岑和董訢一同来到中军帐。

见到邓奉后,两人忧心忡忡地对视一眼,董訢开口说道:“邓将军,刘秀率部,来势汹汹,兵多将广,此战,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以我之见,不如先避其锋芒!”

邓奉看看董訢,再瞧瞧延岑,缓缓摇头,说道:“此战,我军避无可避,只能拼死一战!若是选择避战,全军将士,将会斗志全无,接下来,我们就得一避再避,这南阳,将再无我军立足之地!”

延岑皱着眉头说道:“邓将军多虑了吧!南阳百姓,可都是站在我军这一边的!暂避锋芒,我军才有和强敌周旋之余地。”

邓奉苦笑,连连摇头,说道:“你们都太低估刘秀了!刘秀不来南阳,我军的确是民心所向,可刘秀到了南阳,南阳百姓还会不会继续支持我军,可就两说了。”

在邓奉看来,刘秀太会做人,也太会拉拢人心,而且南阳百姓厌恶的是吴汉,可从来没有人说过刘秀的不好,现在刘秀亲自到了南阳,南阳百姓究竟会不会尊崇刘秀,邓奉的心里是真的没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