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诏(三)(第2/4页)

曹干没有表示反对意见,耐心的听着韩谦继续说下去:

“……渝州最好是第一时间配合赤山会彻底切断蜀楚之间的信道,以免消息过早传到金陵来,使我里外难做人;曹大人也应该知道大楚朝堂诸公,特别是吕轻侠这些前朝遗孽,他们至少在这时候是绝不愿看到有人破坏楚蜀联军讨伐关中之事的。”

曹干眼皮子跳了跳还是没有表示反对。

“曹大人回渝州时,顺道帮我将这封信交给某人,长乡侯谋事能否成功,这是关键,”韩谦将他刚才写好一封信递给曹干,又说道,“我会直接下令着谭育良率三千精锐直接从婺川出兵,大约一个半月后抵达渝州。这个时间应该就是你们谋事的最佳良机了。由于你们发动兵变的最佳时机只有这么短,即便我将上万套兵甲借给你们,你们也怕是来不及扩充兵马,也就没有这个需要了……”

曹干听到韩谦催促他们,最快要赶在一个半月之后就直接发动兵变,才也忍不住震惊地问道:

“侯爷怎么肯定赵孟吉、王孝先一个半月内能攻入关中?”

毫无疑问,他们再仓促,也必然要等赵孟吉、王孝先率七万精锐攻入关中之后再出手,但如何肯定赵孟吉、王孝先能在一个半月之内打开挺进关中腹地的关隘?

“请问曹大人,倘若李知诰、徐明珍、杨元演以金陵四路兵马围攻淮西,我是分四路兵马去迎接,拒敌于淮西之外,还是放他们进淮西再打?”韩谦问道,“要是曹大人、长乡侯连这点都不能大胆确认,这事真就悬了啊!”

曹干明白韩谦说这话的意思,他们也考虑过梁帝朱裕会主动放弃关中外围关卡的防守,放诸路敌军进入关中之后,只是没有韩谦这么肯定。

“不用考虑了。要是梁军分兵固守外围,首先是北线将因为黄河、渭河的冻结,使得河津及潼关两地都再难以拒绝小股敌军长驱直入,这必然将搅得关中腹地处处狼烟、乌烟瘴气、风声鹤唳,而此时任何一路关隘城池的失守,都极可能像雪崩般的诱发梁军一连串的溃败,终致局面彻底不可收拾。比起分兵守外围,朱裕更大的机会,就是放诸路兵马都进关中,他才能依靠雍州等少数坚城,利用诸路敌军之间的戒备与提防,集中精锐战力,在渭河平原上对诸路敌军分而击之。”

韩谦平静地说道。

“当然了,虽然王孝先勇猛有余而缺谋断,但赵孟吉是蜀国难得良将,你们想要等到赵孟吉、王孝先所部被梁帝朱裕重创后再谋事,或许需要等上半年时间才有可能,但你们能有这个耐心等这么久?诸多参与谋事之人,这时候恐怕都如坐针毡吧,曹大人能保证他们在半年时间内,不叫蜀主王建及世子王弘翼始终察觉不到破绽?”

事涉重大,曹干怎么都无法当场就给韩谦答复,说道:“这恐怕要请示我家侯爷,才能做决断?”

“事已至此,已经由不得曹大人你再犹豫了,也没有时间往返渝州传信请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便是这个道理。曹大人,你今天就应该给我明确的答复,”韩谦沉声说道,“倘若整件事真像曹大人你们之前计划的那般拖沓、犹豫,必将拖累叙州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相信曹大人绝不会想逼迫韩某做出不利长乡侯的决断吧?”

听着韩谦语带威胁的话,曹干也愣怔在那里半晌无语:“……”

“我家大人给曹大人看这封手诏,便是我们最大的诚意,也唯有长乡侯谋事得成,我棠邑才有依仗,曹大人,你竟然还要犹豫什么?”冯缭不失时机的在旁边推波助澜问道。

……

……

昨天历阳仅有些小雪飘荡而下,没有什么模样,今天清晨雾散之后,天气还颇为晴朗,但冯缭午后拿着韩谦所拟的奏折,乘船沿江而下,赶在天黑之前进入金陵城,阴霾的苍穹便飘下鹅毛大雪来。

冯缭此时乃是棠邑行营制置府长史,除了全面负责淮西民政事务,还兼领巢州刺史,倘若不是特别紧急、重要的事情,这两年来他都不会跑到金陵来。

而递交奏折以及与中枢院司联络等事,在都厅司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更是不会直接劳烦冯缭。

故而得知冯缭渡江过来,被人拉到燕园楼饮宴、为当前时局多少搞得有些心烦意乱的韩端,也是急冲冲第一时间赶回宅邸,就看到明居堂里,除了父亲、大伯父韩道铭外,近年来都很少直接问事的老爷子也是一脸肃穆的坐在案桌之后,听冯缭在说着什么。

“什么紧急的事情,劳烦冯大人亲自渡江过来?”韩端走进来问道。

韩家早就借“突患疾病、久治不愈”的由头,将韩钧及其妻儿送回宣州老宅休养,而不管韩端之前跟韩谦有什么旧怨,在韩家跟棠邑彻底合流之后,这些都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