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最好的结果(第2/2页)
刘诚少年从军,十二岁起就征战西北,屡立战功,从一小卒一步步晋升到骑都尉,后随庞统征战中原,更是独领一军,以弱击强,曹爽三十万大军最终几乎是被刘诚一人所败,尤其是在这两年,声名鹊起,威震中原。
两人这次对决也颇为精彩,在兵力差距并不大的情况下,刘诚借着兵甲之利稍占上风,但陆逊也借着当年自大汉得来的装备,最重要的是借助水战,并未被刘诚彻底碾压。
九月开始,东吴收缩防线,放弃广陵,退入江东想要依托长江天堑来抵御汉军。
刘诚却也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开始在广陵建设水寨,同时命江夏水军顺江东下,跟陆逊在建业一带隔江对峙。
这一仗相比于灭魏之战,在观赏性上来说可就漂亮太多了,双方各逞奇谋,互相引诱,试探,这段时间里施展出来的手段,完全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作战,而且江东之地,水道纵横,刘毅设计的船虽然强悍,但却很难驶进这些水道之中,而陆逊又在沿江地带钉了大量木桩使得大汉水军难以直接靠岸。
而刘诚也没有冒进,而是选择稳扎稳打的方式,逐步蚕食吴军的有生力量。
从九月开始,双方陷入了对峙,在抛弃广陵之后,谨守江东的吴军占据地利优势,汉军虽然能够靠近江岸,但因为水下被钉了大量削尖的柱子,汉军的战船无法靠近,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优势。
“子信,这么下去,根本过不去啊!”关兴来到刘诚身边,看着对岸的箭塔和烽火台,这种战斗,不是人数的问题,而是大多数汉军不习水战,而精通水战的汉军,也就荆州水师可用,但沿江都被陆逊用这种方法给挡住了,根本过不去。
“差不多了。”刘诚坐在楼船的最高处,看着远处的东吴水寨,心中默算道。
“什么?”关兴不解道。
“从前年开始,孙权已经开始不断以船只将东吴人口送往夷州,你不知道?”刘诚疑惑的看向关兴。
“这……”关兴眼皮跳了跳,苦笑着摇头道:“真没听说。”
“陆逊是在拖延时间。”刘诚看着远处的水寨道:“我想用不了多久,这里便是一座空营了。”
“我们就看着?”关兴不解的看向刘诚道。
“自渡江之后,陆逊就只守不攻。”刘诚闻言苦笑道:“他这样的人,选择只守不攻,想要攻过去可不容易。”
道理吗,就像刘毅选择只守不攻,连司马懿这样的人都没有办法一样,陆逊完全放弃进攻的机会,只求自保的情况下,刘诚在兵器并不能如同对魏军那样做到碾压的情况下,也拿陆逊没辙。
“那我们就这么看着?”关兴皱眉道,他们这次的任务是逼东吴投降,现在孙权要走了,这算什么情况。
刘诚摇了摇头道:“急也没用,就算强攻,我军损失惨重,撤去江岸防御,看能否引得陆逊掉以轻心,陆逊若来攻,必然要拆除那些木桩,届时我军水师可顺势而下攻进去。”
“那他若不来攻呢?”关兴觉得这方法不怎么靠谱,人家都摆明了要走了。
“那就只能再等几个月,开春之后再攻入建邺!”刘诚想了想道:“孙权能走,但它不可能把整个东吴的人都拉走,我们要的是江东之地,是江东的人口,他们要走的话,其实对我大汉来说,也是件好事,只是陆逊父子若是走了就有些可惜了。”
关兴点点头,陆逊确实是个不错的统帅。
“先撤军,看看陆逊反应再说!”
“喏!”
……
数日之后,江东水军大营,陆抗带着一封书信来到陆逊身边,将书信递给陆逊道:“父亲,是那刘诚送来的书信。”
陆逊闻言接过书信,默默地看过去,良久,方才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刘伯渊是怪才,其子却是奇才!”
“父亲,可是要招降?”陆抗疑惑的看向陆逊。
“嗯,不过有些不太一样,放走吴王,引荐你我父子入朝,幼节,你如何看?”陆逊微笑着看向自己年仅十五岁的儿子。
“孩儿以为,这是最好的结果。”陆抗沉默片刻后道:“孩儿不想远遁海外,终生不回故里。”
“是啊,这是最好的结果……”陆逊默默地点点头,看向对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