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射鼠(第5/6页)

这问题,使王群回忆起他在参加革命初期,由于当时形势需要而进行的一场紧张练枪运动的情景:

那是他参加革命不久的一个夜晚,为了配合一次大的战役,他同区中队一起去打伏击,堵截国民党主力十一师,阻止他们通过一座桥,等待分区独立团与主力部队的到来。当时敌人的先头部队是该师有名的便衣营。这个营是全副美式装备。敌人当时急于通过那座桥,又明知堵击他们的是地方武装,就仗着他们的优势装备,在照明弹照得如同白昼的桥头边,肆无忌惮地一次又一次地企图过桥。结果,区中队的几十条步枪,硬是把敌人顶回去了。在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敌人所以过不了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区中队的神枪手马排长的枪法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王群亲眼看到马排长打死十六个敌人,而他自己呢?却一个也没打中。等到主力部队赶到,王群同区中队一起撤下来时,眼看着同他并肩作战而牺牲了的八位同志,忍不住掉下泪来。他当时想,要是大家都有马排长那样的好枪法,也许同志们不会有这样大的牺牲吧?于是,他咬牙切齿地暗自对天宣誓:苦练一百天,做到枪不虚发。

那时候,他担任小乡乡长,随身有一支捷克式七九步枪和一支三号驳壳。他走到哪里,打到哪里。开始是成天打不中一个目标,后来慢慢摸到了枪的脾气,他越练信心越大,常常是一面走着路、说着话,一面找目标。

不久,他的誓言实现了,打出了一手好枪法。在练枪过程中,他先后打去了五百多发子弹。这件事,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中,被当时的李县长发现了;后来在全县的干部大会上,作为一个浪费子弹的典型例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是,事有凑巧,大会结束不久,敌人又一次进攻解放区时,李县长被还乡团包围在一家逃亡地主的院子里,恰巧王群带着民兵,一枪一个地打死一批还乡团,才给李县长解了围。他们见了面,李县长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打趣着说:“小王,批评错了啦?”王群却忙否认:“不,不,批评得很对,我当时只想到练枪,没想到节约子弹,也没想到对群众的影响,实在不对。”

对于这段历史,王群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这次被黄干问起时,他又一次想起了往事。

“快些讲吧!”黄干又在催促着。

王群望望黄干和徐翠,就开口道:“其实没有什么可谈的,既然你们要听,我就讲吧,不过,你们不要作为经验来学。”

于是,王群简单而生动地讲述了他练枪的经过。最后,他总结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论干什么都好,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是一定可以达到胜利的目的。”谈到这里,他有意转了话题说:“就拿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来说吧,也是这样。只要我们有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坚决依靠群众,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土匪消灭掉。”

黄干点点头,精神加倍振奋起来。

徐翠在深深地沉思: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实在不太年轻了啊!他的生活、斗争经验,远远超过了自己。能与他一起工作,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三个人沿着山路走去,很快就到了山顶。

王群站在山顶的南边悬崖上,俯瞰着整个圩镇,全镇的六七百户人家,清楚地摆在眼前。对面的那座山,与这座山遥遥相对;圩镇东边是一片高低不平的田地,一条条大小不同的道路,通向各个村庄;西南角横着的是明净如带的漓江,它绕山向东南流去;江北边是一片沙洲似的黄土地。黄土地与区政府隔着一条宽阔的干河,那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看完这些,王群用手指划着对徐翠、黄干说:“你们看,土匪要来,只有从东边来,而我们的粮仓、区政府,都在西边。区政府地势很高,下临干河滩,只有从大街的大门方能进得去,粮仓完全控制在这个山下。因此,只要我们能把这两个山头控制住,敌人就很难得手了。”说完,他望了黄干一眼,似乎在征求对方的意见。

黄干这时才明白了王群带他上山来的目的。他毫不犹豫地说:“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王群满意地点点头:“找你来就是要商量一下这个事。要是敌人真的暴动起来,你的首要任务是带着民兵抢占这个山头。这是区工委交给你的任务!记住,占住这个山头就是胜利!”

黄干再一次表示决心:“区长,你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王群继续说下去:“还有几个重要的关键,必须注意:第一,你回去后,要立刻把民兵集中起来;第二,要准确地掌握住敌人的情况,要在确实弄清敌人的情况后再转移出来,这一点特别重要,不能早也不能晚;第三,在决定转移出来前,不能向任何人讲,决定转移后,要突破一切障碍,坚决、迅速地转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