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就是要把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进而侵占全中国。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殖民方式,关东军和日本军部早有设想。石原莞尔在《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中提出:

“占领东北后,实行领土合并化,与朝鲜、台湾一样儿,设立军政全一的政府”。

在这个大政方针下,关东军取得“九一八”事变第一阶段战果,即:占领沈阳、吉林、长春等地。立即进入第二阶段,从日本本土和朝鲜调集大批军队,向辽西的锦州,大举进攻,同时,对北线的黑龙江也发起进攻。张学良在锦州指挥军队,只在外围象征性地抵抗一阵,后率十几万的部队,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日,放弃锦州,撤入关内。日关东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一九三二年二月五日,关东军攻占哈尔滨。以哈尔滨陷落为标志,关东军完成了对东三省全部占领,第二阶段计划如期完成。接下来,关东军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最完美的计划,成立由他们控制的所谓“新国家”。

对这个“新国家”,关东军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制定了选择未来“元首”四项条件:

一、满洲民众敬仰之德高望重者。

二、家族为满洲世系者。

三、与国民政府未有联系者。

四、能与日本合作者。

其实这是量身定做。合乎条件者,只有一人:溥仪。

溥仪,姓爱新觉罗,满族人。清朝末代皇帝。出生于一九零六年。一九零八年被慈禧太后册立为帝。第二年即位,年号“宣统”。一九一一年武昌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一九二四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废除了皇帝称号。这时,日本特务机关盯上溥仪,暗中帮助他移居天津,他也时刻梦想在日本的庇护下,恢复帝制。

“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赶到天津,劝溥仪立即前往关外,祖宗发祥之地,主持大计。在组成“新国家”后,依靠日本力量,据有满洲,再图关内,最后复建大清王朝。

为配合土肥原的行动,已在吉林成立伪政府的熙洽,向溥仪奉上“劝进表”:

“皇上圣鉴:敬陈者,臣熙洽跪。日本素知皇上德高恩重,久望皇上返吾祖发祥地满洲复位,以救苍生,为彼,臣树帜独立,将倾全力操练军队,扩充武器,在日本帝国信义资助下,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此谓复兴之计,在此一举,亦是为臣期待二十年之时机,今日终将到来。”

熙洽在劝进的同时,为表忠心,分两次给溥仪进奉十万块大洋。以供溥仪起驾东北之费用。其实这是变相贿赂,以求溥仪在满洲登基后,把他视为近臣,掌握大权。这个熙洽有赌博的天性,把宝押在日本人的同时,也押在溥仪身上。

在天津“静园”居住的溥仪并不平静,身边网络很多梦想恢复大清的一大把胡子的前清遗老,还有西装革履假洋鬼子的清末遗少,如陈宝琛、罗振玉、郑孝胥父子、溥杰等人。这些人与熙洽一样儿,都把寄希望于日本。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日,在土肥原经心安排和指挥下,溥仪被藏在一辆敞篷车后箱里,偷偷地离开“静园”,躲过民国政府监视人员,来到天津白河边,与郑孝胥父子会合,登上一艘小型运输船,强行闯过白河上中国军队检查站,驶抵大沽口,换乘日本“淡路丸”号商船,渡过渤海,于十三日到达辽宁营口满铁码头。在船上举行的宴会上,溥仪心花怒放,把此行称为:“奔向海洋彼岸,寻找复辟外援的通路”。他哪里能想到,刚一上岸,就被板垣派来的日本特务,已安全为由,彻底封锁在营口汤岗子温泉,连下楼都受到限制。一个星期后,又被转移至旅顺的日本大和旅馆。在这里,板垣几乎天天陪伴着溥仪,他现在不但是奉天的日本特务机关长,还是关东军内定,即将成立的“满洲国”最高军事顾问。溥仪已没有一点自由,见谁,不见谁,必须板垣同意。更可笑的是,“建国会议”由板垣主持,商定建国大纲,溥仪却不能参加。在这个会议上,板垣拟定了《新国家建设顺序纲要》和所谓的“独立宣言”。并号召已被关东军占领的东三省各地,开展建国促进宣传计划,组织民间请愿团,向昔日的大清皇上溥仪,请求建立“满洲国”。

熙洽得知道溥仪已抵达旅顺,异常兴奋,恨不得马上见到溥仪,溥仪皇上大位时,他刚到日本军校就读,没能参加上登基大典,溥仪退位,大概溥仪十几岁,还没被驱逐出宫时,他曾晋见过溥仪,只说过两三句话,皇室宗亲太多了,可能溥仪记不得他这个无名小辈,后来他成了奉军的高官,溥仪与他有了往来。还给他写来一幅字:同宗同族。他视为圣喻,悬挂在家中。现在皇上近在咫尺,他若不赶去晋见,可真是不忠不孝。他准备了不少礼物,就在他刚要启程时,被酒井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