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苏联反击(第5/6页)
朱可夫的意图是在德军A集团军群撤出北高加索地区前将其围困。在任何情况下,这一大规模的撤退都是极难成功的。希特勒希望德军至少能守住迈科普,但他真正想要实现的是守住罗斯托夫,同时重组包括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团军在内的顿河集团军群[210]。现在,这两支部队都必须向后撤退。他们试图撤出自己的重型装备,但是没能完全实现。此外,德军在后撤中还实施了“焦土政策”。这两支德军部队的20个师(40万人)即将退至亚速海南岸的塔曼半岛。截至2月上旬,撤退已经基本完成。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撤退了大约500多公里,途中也没有飞机进行掩护。撤出的部队经由克里米亚半岛与曼施坦因会合,进入了顿河中部防线。先前,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所指挥的德军B集团军群防守着320公里长的战线,斯大林格勒内的德军投降后,他们几乎派不出部队来保护曼施坦因的北翼。德军放弃了沃罗涅日桥头堡,但不放弃顿涅茨盆地。因为,如果失去了顿涅茨盆地的资源,德军的新型坦克计划就将无以为继。1月底,曼施坦因西侧所面临的威胁十分严重,于是,他从东部战线抽调了快速机动部队来加强哈尔科夫的防御。当时,苏军已经于2月初攻占了西部的库尔斯克[211],并且对南部160公里处的哈尔科夫形成了威胁。希特勒已经调来了党卫军装甲部队,但是直到2月9日,德军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别尔哥罗德和伊久姆相继陷落,党卫军装甲部队指挥官违抗了希特勒的军令,以便使部队逃出苏军的钳形包围。2月16日,党卫军装甲部队从哈尔科夫撤退。
斯特勒通常只命令他的将军们死守,但是这一次,形势非常危急,曼施坦因必须灵活应对。在第聂伯河一线,德军的两个集团军群之间拉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隙,而苏军正来势汹汹,他们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此时正高歌猛进,把补给线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曼施坦因对撤回到塔曼半岛的德军进行了重组,党卫军增援部队也赶来会合。但是,苏军却把德军的这些调动判断为撤退。随后,在充分的准备后,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抽调自克里米亚半岛)向西北方向攻打了苏军的侧翼和后方,德军不但夺回了哈尔科夫,而且在3月上旬重新恢复了顿涅茨防线。在这期间,第四航空队的近千架飞机每天出动飞机1 000架次,非常高效。此时的战场形势很像1942年5月时的情形。哈尔科夫的再度易手也证明,只要组织得当,德军仍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随后,德军再一次攻占了顿涅茨河沿岸的别尔哥罗德地区。
在北部和中部战场,双方的战斗也仍然在继续。在拉多加湖南岸的施吕瑟尔堡,德军继续威胁剩余的列宁格勒补给线。这里时常爆发小规模的斯大林格勒式的战斗,其残酷性严峻地考验着双方将士的毅力。不过最重要的是,苏军在1943年1月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此时,苏联人已经在拉多加湖架设了输油管道,低温使湖面冻结,可以作为道路使用。在夏季,列宁格勒东部的苏军沃尔霍夫前线是一片泽国。苏联红军对施吕瑟尔堡附近的狭长地带展开了进攻,而德军则固守拉多加湖南岸一线,把即将解围列宁格勒的苏军挡在东侧。该部德军遭到围困,但希特勒不允许他们撤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没有了预备队,因为它的南翼也发生了战斗。那里是狭长的德米扬斯克突出部,从早先进攻莫斯科开始,这里就一直处在德军控制之下,并对雷宾斯克[212]形成威胁。雷宾斯克有一座巨大的水库,负责为莫斯科供水。随后,德军放弃了已经暴露的杰米扬斯克阵地,不过,他们在地域更为广阔的勒热夫阵地坚守了两个月。在列宁格勒被围506天后,苏军终于开辟了一条通往列宁格勒的路上交通线,尽管它只有13公里,而且贯穿其中的部分铁路线还处在德军炮火的覆盖下。东部前线再一次陷入了僵局。假如盟军早一年在法国登陆,而不是等到1944年,那么盟军是否也能早一年胜券在握呢?
狂热与憎恨,混乱与延误
1942年6月,在中途岛[213]海战中的美国海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200] 位于俄罗斯南部伏尔加河汇入里海处。
[201] 1942年德国国防军在苏联南部的战略性进攻。是巴巴罗萨行动的延续。
[202] 俄罗斯列宁格勒东部城市。
[203] 乌克兰中西部城市。
[204] 即今天的伏尔加格勒。
[205] 戴维·格兰斯(David Glantz,1942—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
[206] 瓦尔特·莫德尔(Walter Model,1891—1945),德军将领,擅长防御作战,1944年晋升为陆军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