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帮手(第2/3页)
李逵走入庭院,看到苏轼有点发愣的提不起劲来,顺着苏轼的目光向上看去,发现一群麻雀。这玩意别看小。
但吃起来那个叫香脆。
李逵望着屋脊上的麻雀,幽幽道:“要是有网网下来就好了。”
“这能吃?”
苏轼有一点很好,他在信任的面前从来不装。眸子中对美味闪动的激情,让李逵有种后怕。
李逵硬着头皮道:“油炸,外酥里嫩,放上佐料,别有一番滋味。”
“我信!”
苏轼对于李逵的挑剔有着盲目的信任,香菇炖鸡、莲藕排骨……一次次刷新了他对味蕾的享受。自从小老婆信佛之后,苏轼就很少有机会吃到像样的肉菜了,主要是他做的不好吃,王朝云即便做完菜,也要吃斋念佛好一阵,他于心不忍。于是,李逵就成了他对美食最大的期待。
面对师祖好无节操的反应,李逵无奈,大吼一声:“高俅!”
噔噔噔,高俅一通小跑冲到李逵面前,目光中难掩紧张的情绪,问:“李逵,要动手了是吗?让我去,哥哥的功夫三五人都不在话下。”
咳咳……
苏轼在边上咳了两声,提醒高俅:“遇到大事要有静气。”
“学士,我错了。”
“算了,李逵刚才说要吃麻雀,你看屋脊上就有很多……”李逵很受伤,他根本就没有这心思,好不好?
高俅傻傻不明情况的看着苏轼,他根本就不相信苏轼的话,什么李逵想要吃麻雀,您老想吃是真的。不过相比前些日子的油渣蔷薇花,又苦又涩,吃了还拉稀。麻雀至少是道荤菜,可问题是他可没本事逮。无奈道:“学士,要是冬日里,还容易些。用个笸箩支个棍子,撒上米粒。可如今已经初春了,这玩意不那么好骗来了。”
苏轼追问:“真的!”
“真的!”高俅心累不已。
李逵突然插话道:“你们难道没有想过,用钱去买吗?”
“没有卖的。”
“真的没有。”
“城门口贴上讣告,收麻雀,死的三文一个,活的十文一个。傍晚之前统一收购。我们买,只要价格有吸引力,自然有人会卖。有钱的好处就是,大部分需要自己劳心劳力去做的事情,花钱就能让人代劳。”
“这能行吗?”
“不试一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再说了,总要有人出去探听消息,一直躲在衙门里也不是办法。”李逵嘱咐高俅道:“小孩子虽然没有机会接触机密之事,但整日在外疯跑的孩子很可能看到一些被人疏忽的东西。或许有蛛丝马迹也未尝不可。”
不过,高俅没有探听到些许消息,倒是有心人却听到了不少传言。
堂堂学士,竟然对吃家雀情有独钟,还不敢在家里吃,偷偷在外找了一家做。按照李逵的做法,别有一番风味。
为什么不在家里吃?
姨娘王朝云信佛了,要是猪肉羊肉也就罢了,可是一大盆小生灵要是放在饭堂里,这罪过可就大了。
“大哥,这苏学士似乎不太靠谱啊!”有这心思的不仅仅是孙卓,连贾道全得到了消息之后,也是心里犯嘀咕。
学士的身份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而他又没有太强硬的后台,想要对付苏轼,就不得不用见不得人的招数。可既然是见不得人的招数,就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出来。且以被动为主。
贾道全捏着下巴上的钢髭,脑子里翻来覆去的琢磨:“难道是他多心了?”
可是苏轼越没有反应,他就越担心,按照寻常的手段,这时候苏轼应该派人控制另外两个义仓,即便苏轼手中无人可用。可有人愿意做这急先锋,徐让就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他不认为苏轼会装糊涂,按照风评,苏轼或许很少在政坛上站对阵营,但苏轼并没有做糊涂官的想法。
从杭州到登州,从登州到颖州。
城外的运河和西湖都在疏浚之中,显然苏轼是有做事的心思。
既然如此,就不会坐视他安安稳稳的将最后一波田产收割完了,再有反应。这不符合苏轼做事的风格。他是风风火火的人,也从来没有畏首畏尾过。就算是司马光、王安石执政的时候,看不惯的事他也不会忍。
想来想去,心里七上八落的,只能继续走一步看一步:“过几日,太守要筹备义医馆,取名安乐坊。少不了城内的富户捐赠一笔钱财。我等也去。”
“万一苏学士在会场扣住我等,可怎么办?”
“众目睽睽之下,我等也是为颖州百姓着想,他不会做出如此孟浪之事。与他名声有损。”
贾道全想到这里,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到时候去试探一下,就能得到更准确的判断。可是孙卓却有点舍不得,哀怨道:“可是大哥,我们手里的钱可不多。就等着办大事。要是捐了出去,岂不是要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