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章、主君如此

董伯予死于一山野小村之中,死得默默无闻,其三姓护卫亦就此安顿下来,居住在改了名的山中为董伯予守墓。而在董伯予的遗言之中被刻意忽视掉的嬴祝,此时则铁青着脸,冷冰冰地看着自己身前的部下们。

此时是十月,江南虽然还不是顶冷,可比起北方的干冷,江南的湿冷则是别有滋味。哪怕嬴祝已经在这片潮湿之地生活了十年,仍然觉得阴湿刺骨,不得不将身上的皮裘裹得更紧一些。

比起身上的冷,他的心里自然是更冷。

好歹也曾占据三郡多的地界,好歹也为自己又争了三年皇帝之名,好歹也曾经有十万兵马,好歹也统治过数百万之民。可现在,他却是狼狈不堪,身前就只余这不足万人,而且这不足万人的队伍之中,大多数还不是他的嫡系,而是属于九姓十一家。

“陛下,可要稍事歇息?”

随侍在他身边的一位臣僚注意到他的神情,关切地问了一句。

“不必,朕不累……倒是陈卿,你们辛苦了。”

“臣等与陛下乃是一体,共荣共损,谈不上辛苦。”那臣僚低声道。

他神情也有些苦涩。

身为九姓十一家中的陈氏之子,这位陈偍一声名声不显,莫说比什么谢家宝树、王氏庭芝之类的人物,就是在陈家,他也被认为是平庸守成之辈。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折腾,那些名气大、才华高的,不是被自己玩死了,就是被赵和赶到海外孤岛上去了,反倒是他这个一直没有什么名声的人,最终坚持到现在,甚至成了如今九姓十一家的扛鼎之人。

有什么办法,九姓十一家老的老少的少,死的死跑的跑,他若不出来将众人之力聚于一处,只怕立刻要星散云消,不仅遂了赵和之意,而且历代祖先们几百年的心血全部要化为乌有。

想到这里,陈偍又望了嬴祝一眼。如今九姓十一家残余的力量已然不多,众人还能够聚在一起,靠的不是陈偍个人的能力——陈偍对于自己的个人能力也有很清醒的认识。故此,众人还离不开嬴祝这棵树。

“陈卿,朕是不是错了?”嬴祝心思翻滚,忍不住问道。

他问的是对待董伯予之事。

此事别人不知,但陈偍却是知道的。

董伯予的下落,是嬴祝有意放出去的。

在嬴祝想来,董伯予与他一样,都是赵和必得之人,因此,放出董伯予的下落消息,肯定能够分散追兵的注意力,甚至阻滞追兵,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逃亡时间。事实上他也没有想错,在得知董伯予隐藏于山中之后,原本乘船追他的曾灿,甚至亲身登岸,去到了距离缭河有数十里远的山中,来回便浪费掉了一天的时间。

这一点,在看到董伯予之后,曾灿便明白过来。而董伯予在临死之前,也猜测到自己行踪是如何泄露的,不过嬴祝与他君臣一场,哪怕嬴祝做出这样的事情,董伯予也没有出一字恶言。

或许董伯予心里还有些高兴:哪怕自己死了,也能够为自己效忠的主君做出一点贡献。

只是此事缠绕在嬴祝心中,让他甚为愧疚。这些年来,董伯予对他忠心耿耿,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先弃之于山野,后卖之予仇敌,哪怕嬴祝是个生性凉薄之人,也难免心中不安。

陈偍却误会了嬴祝之意,他以为嬴祝所问的是南征之事。

“陛下,南征之事,实是迫不得已,事实上董相北伐失败,我方便唯有此一条生路了。”陈偍心里思思念念的还是南征,只有南征,才能打下广阔的土地,让九姓十一家重新掌握大量的田地,然后凭借这些田地积攒财富,积蓄力量。

他此时已经不想着向赵和报仇这么荒谬的事情了,他想的就是给九姓十一家找个出路。原本九姓十一家可以有条出路的,听从赵和的安排,老老实实放弃一切家产,跑到东海的岛上去重新开拓。但九姓十一家不甘心,他们不愿意束手就擒,因此才有嬴祝起兵之事——只不过现在想起来,这一切也是赵和意料之中,他原本就想借着嬴祝的旗号,将九姓十一家这些反对者聚在一起,然后一网打尽。

事实证明,赵和做到了。

若九姓十一家老老实实退出中原,他们原本在中原还会留下许多无形的财富:那些受过他们恩惠的底层官吏,那些四处蔓延的人际关系,甚至那些九姓十一家的轶事典故。但是,当他们全部聚拢在嬴祝旗下之后,这些力量就化暗为明,曝露在赵和的刀锋之下,赵和仅用三年时间,便可以解决掉原本可能花上三十年也解决不掉的问题。

“都道赵和不欲多作屠戮,但他哪里是不愿多作屠戮,他分明是要刨根挖底,斩尽杀绝啊……”陈偍继续说道:“陛下,此次南征,切不可多作犹豫……臣虽愚陋,却也大致能猜得到赵和的打算,只要我们能出庾岭,他必不会穷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