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遍地忌讳(第13/14页)

苏一玮接过那份追加资金的批文,假装在看,心里却在想,这个追加资金的批文是王天寿在位时做出的,他早就听说有猫腻,正因为如此,杨明山才迫不及待地向自己行贿,也使自己找到了一块向上爬的垫脚石。如果他不批,让审计局出面重新核算,保证会审计出另一种结果,也会为国家挽回一些资金。但是,那样做,得罪的恐怕不仅仅是杨明山一个人,可能会牵扯到好多人。如果批了,也不是他的错,还能做个顺水人情。杨明山已经让他糗大了,他要得到的,杨明山已经给了。这种得到是花10万块钱买不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要十分感谢杨明山才是,没有必要再引起别的不快。于是,他便拿起笔,在上面大大写了:“同意!请财政局办理!苏一玮。”

写好后,他轻轻地将批文往办公桌边一推,看着杨明山说:“杨总,我给你批了,你可以找财政局去办理。”

杨明山根本没有想到苏一玮会这么痛快。他站起身走过去,拿起了批文,当确认苏一玮批了以后,才假装感激地说:“谢谢苏市长的宽宏大量,也谢谢苏市长对我的支持。”

苏一玮就笑了说:“老杨呀,上次的事怪我老伴儿没有讲清楚,她要是讲清楚是你,我哪会到那种场合去退?直接找到你不就得了。不过,这也是个教训,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政府支持的,你就直接来找我,只要政策允许的你尽管说,我能帮的忙一定帮,用不着做私下的交易。我们政府本来就是为你们企业服务的,可不能再刮你们的油水呀。”

杨明山心里一笑,心想你说得比唱得还要好听,如果我不给你送那10万元贿款,你能这么痛快地答应吗?答案肯定是相反的。你要真的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能犯得着小题大做,扯旗放炮地拿到常委会上去吗?很显然,我已经给你当完了垫脚石,你已经利用那10万元钱做足了文章,现在又想拿着公家的利益做人情。他心里虽然这么想着,嘴上却说:“这真是个教训,以后我再也不会了。”

苏一玮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石英钟,便站起身说:“好,就这样吧,我还有一个公务活动,以后有什么事需要我解决的,随时欢迎你来。”

杨明山说:“谢谢市长的好意,那你忙,我走了。”

杨明山一走,苏一玮不由得长长透了一口气,仿佛搬走了他心头的一副重担。说实在的,这些天他也偶然想起杨明山,想象他是如何承受这种舆论压力的,又想着他是不是会报复自己?想完这些之后,他还是有点不太踏实。没想到杨明山终于给了他一个施展权力的机会,让他轻而易举地运用手中的笔,抹平了杨明山对他的记恨。

杨明山刚出了门,秘书长李家昌就前来叫苏一玮说:“苏市长时间到了。”苏一玮说:“好好好,这就走,这就走。”说着,就与李家昌一起下了楼。

他们这一次是去看望和慰问市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这是李家昌特意为他安排的活动,目的就是想让苏一玮多显露一下。苏一玮非常明白李家昌的好意,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需要这样做,更需要在电视上多露面,在报纸上多出现他的名字。只有多参加一些这样的社会活动,多露露面,才能在群众中扩大他的影响力,也可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他从内心里感激李家昌,觉得过去有些错怪了他,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秘书长,细心、稳当,办事周到,协调能力非常强,处理问题很有条理,是个不错的人。看来,认识一个人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角度。对同一个人的看法,由于你所处的地位不同,结果也不同,站在二把手的位子上和站在一把手的位子上是不同的,站在普通人的位子上和站在领导者的位子上更不同,这不是他变了,而是因为你变了。你的位置与角色变了,以为是他变了,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变。这样想来,苏一玮不觉明白了过来,李家昌其实并不是对他苏一玮献殷勤,而是对政府的第一负责人献殷勤。

平时冷冷清清的敬老院,由于他的到来一下热闹了起来,几家企业的头儿们,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一下挤到了小小的院落中,小院就被撑满了。苏一玮按照李家昌的安排,先慰问了98岁高龄的张奶奶。他拉着张奶奶干枯的手,说了些关怀性的话,希望老人好好活着,争取迎来百岁生日,把个张奶奶激动得热泪盈眶。

苏一玮知道,这类慰问是政治的需要,也是新闻的需要,类似的问候在全国各地的电视节目中多得很,至于慰问者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却从来没有人去质问,他自己也不会去拷问,只要把样子做像就对了。

接下来,苏一玮又慰问了几个年龄偏高的老人。慰问的过程中,他身后跟了一大帮人,有企业领导,也有新闻记者,摄像机一直对准他,照相机也一直朝他闪着。他突然觉得他就像个演员,他们都在演戏,所不同的他是主演,其他的人都是跑龙套的配角。等演完了,放到电视上后,真正的观众就是看电视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