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3/3页)
画师们停笔洗手,到画院的偏厅就餐,让书僮画侍收拾整理画案。
旁观的宾客则纷纷离席,到周边酒楼饭肆用午膳。
阮时意心事萦绕,免不了担忧“换画”一事败露,难得除孝后吃顿丰盛菜肴,也只草草夹了两口。
余人只道她为“先生”能否赢得盛会而忧虑,好生软言安抚了一番,闹得她不知该哭该笑。
当徐家老小相携返回高台,场内画师们已然回归座位,进行现场创作。
徐赫如常维持儒雅气派,不紧不慢,画下一幅两尺宽的山水画,再奉命根据“探微先生”的《画论集》中有关山水的部分,写下分析文章。
《画论集》是阮思彦根据徐赫“生前”的绘画笔记、感悟、诗词句所整理编订的著作,当今大宣的习画之人多半烂熟于心。
今日皇帝的命题是,针对“探微先生”提出的“店舍依溪”、“村落依陆”的山水布局原理进行分析。
徐赫有点懵——这这这……有什么好分析的?
此话,他的确总结过,但这明明是城镇规划最为朴素的法则!
店舍乃商人集散所在,不建于便捷水道边,难道要修筑在深山老林里?
村落则是民众聚集之地,人们最首要的任务是取水、伐木、耕作……以获取生活必需。
现下要求他对寻常至极的观点进行探讨研究,真叫他一筹莫展。
思前想后,他只好从实际出发,讲述旅店客舍为何要建立在溪流边,而不可建在水流冲击处;村落背靠平地而非山峰,是为便于耕作……
申时,比试结束。
皇帝带领阮思彦、傅元赟、苏老等二十余名德高望重的名家,对画作与文章一一评阅。
花鸟、人物、书法等三大类均顺利评判完毕,独独山水比试的头名让他们极度为难。
临摹《万山晴岚图》,孙伯延与徐待诏显然优于旁人。
孙画师之作一丝不苟,山石河水的位置形态,与原画分毫不差,遗憾用笔稍显匠气。
徐待诏笔法生动,某种程度上似乎比原画更具灵气,但改动痕迹明显。
此局堪堪打成平手。
即席作画中,孙伯延的画技画风纯属模仿“探微先生”,在画面布局、内容上并无创新。
徐待诏所绘新作呈林峦蜿蜒、江水开阔辽远之气象,一峰一状,一树一态,称得上奇妙无穷。以干枯之笔勾皴山峦,用浓枯墨勾写水纹,技法与风格与探微先生一脉相承,却大胆创意,个性异常鲜明,更为豪迈大气,令见者惊羡咂舌,称赞之音此起彼伏。
差异如此显著,按理说,徐待诏赢定了。
问题出在对《画论集》的赏识。
当人人皆对“探微先生”的“高论”加以肯定,洋洋洒洒写下一段又一段溢美之词时,徐待诏竟然在分析城乡建设的合理之处?
嘉元帝恨不得把最为宠信的徐待诏拎上来打一顿!
——懂不懂审题!山水组的主题是探微先生!是探微先生!朕让你夸!夸探微先生的微言大义、言近旨远!你得给朕使劲儿夸!为何跟朕讲述“村落客舍,本来就这么建的”?朕不听不听不听!
最终,嘉元帝忍痛定夺,御笔一挥,宣告孙伯延再度夺得山水组的头名。
于是,在这场以“探微先生”为题的比试中,徐探微本人以微弱劣势,屈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