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格利亚(第2/2页)

他会吗?显然他不会。

即使他打心里觉得自己比詹姆斯强,也不会说出来。即便他现在的重量级荣誉比詹姆斯多,他也不会去说那句话。

他是个低调又骄傲,自尊心又强得一塌糊涂的家伙。

这帮人的嘴脸……奥多姆怀疑地看着他们,明年还能卫冕吗?

球员们畅想未来,教练组的人左顾右盼,明明都有自己的意见,但没有谁主动说出来。

因为球员的兴奋值正在高峰期,此时打击他们士气不好。

76人的大巴顺利地开到落日中心。

韦夏的队友们发现他们竟然叫不醒他。

此时的韦夏陷入深度睡眠,他的意识穿越了时空,抵达1972年。

哈夫利切克由于分区原因早早歇了菜。

今年的季后赛却精彩纷呈。

主角自然是洛杉矶湖人,他们在西部决赛花了六场劈落卫冕冠军雄鹿,直达决赛。

对面是老对手,拥有五个50大,6个全明星的纽约尼克斯。

韦夏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他本来是不关心这届决赛的,由于某个让他难以跳过的原因,他不但选择关注这届决赛,还拿哈夫利切克的钱去搞来了1972年总决赛的比赛录像。

为什么他非要看这届决赛?

因为,纽约尼克斯的第七人,是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菲尔·杰克逊。

起初,韦夏是抱着看杰克逊笑话的目的来的。

可是看了会儿比赛,他的表情就严肃起来了。

说起来不可思议,但杰克逊的比赛风格,和他有点相似。长手宽肩的白人,跑不快也跳不高,但是拼。他只是非常拼命地打球,为了个篮板可以向队友挥肘,只要不倒下就会想尽办法捍卫自己的领地。

这届被湖人完全统治的决赛,杰克逊作为这支拥有5个50大,6个全明星的尼克斯的第七人,场均21分钟内得到11分5.8篮板命中率54%。

韦夏没法不对禅师表示瑞思拜,尽管他的最初动机不纯,但当他看见比赛内容不是他所想的那样时,他的立场转的很快。

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对禅师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讨厌?憎恨?爱恨交加?还是感激?不会吧?不会是感激吧?他不信。

韦夏通过哈夫利切克的视角看完了五盘珍贵的1972年总决赛录像带。

杰克逊的表现和球风是让他吃惊的,此外,还有张伯伦。

这可能是韦夏第一次看见张伯伦用拉塞尔的方式统治了决赛。

《体育画报》说:“这次,威尔特不再是一个退出者。”

对韦夏而言,这不就是所有人想象中的张伯伦吗?如果他此前的职业生涯每一年都能用这种方式打球,或许某些历史真的会被改变。

非常可惜的是,张伯伦直到36岁才想搏一把,有点像2000年的奥尼尔,投入全部的精力拿了MVP,然后开始常规赛划水季后赛把对手踢下船划水的时光。

韦夏所在的时代,张伯伦早已故去。在他生前,没有人是他的铁杆球迷;但是在他死后,世界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不再困难,随便一个新晋篮球迷都能查到张伯伦打下了多少数据,他的场均篮板又是多么的高不可攀。

而在韦夏的眼里,他以哈夫利切克的视角审视了张伯伦的大半段职业生涯,在他的眼中,张伯伦就是一类典型的悲剧形象——球员时期饱受批评、不被球迷欣赏、拥有自毁性格的教练杀手,却碰巧又是史上身体天赋层面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

或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张伯伦会像拉塞尔一样打球,他会统治60年代,然后以无可动摇的数据和无可撼动的冠军数量,成为贝利那样的球王。如果张伯伦像拉塞尔一样打球,他无疑是不可战胜的,但反过来说,拉塞尔能像张伯伦一样打球吗?不可能。

只有张伯伦自己,才能打出那样的篮球。

这就是张伯伦在1972年的爆发,留给人们的一大串联想,当你回首过去,看见他刷出助攻王,统治得分王,霸占各种榜单,单场100,场均50分——除了一次次地输给拉塞尔,他也没在大学、高中拿过任何一个与篮球相关的冠军。

所以,这真的是“威尔特想不想”的问题吗?

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得出自己的答案。

(嘿嘿,我的答案,你们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