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进来出去(第2/2页)
过了好一会儿,他伸出手,打开箱盖,看见里面整整齐齐的红漆木盒。
盒子同样保存得跟新的一样,大小厚薄恰到好处,与箱子完美相衬。他拿出一个盒子打开,里面蓝皮卷宗整齐堆叠,钉线完整,墨色清晰,但仍然看得出是有些年岁的古籍。
“他们让你处置,那就是你的东西了。你决定把它捐给百工集,完全公开?”骆一凡把漆盒放回去,郑重其事地问。
“他们一开始也是这样打算的,后来改变了主意而已。不过关于百工集,我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跟骆老聊一聊。”许问说。
说起来骆一凡跟许问认识时间也不算太长,但这个年轻人带给他的惊喜却远不止一次两次了。
他精通传统木匠技艺,但又深受现代教育熏陶,思路相当灵活开放。
他的“想法”,想必很有意思。
“找个地方坐下来谈吧。”他说。
文传会一楼有个茶室,环境幽静,茶香沁人,窗外还引来了活水叮叮咚咚。
许问主讲,马玉山配合,百里启偶尔接句话,三个人把在班门岛上讨论出来的东西全部讲给了骆一凡听。
宗正卷进入百工集,这一点是班门一开始的打算,许问也不打算改变。包括以前百工集里的东西,骆一凡要对所有想要学习的人免费开放,许问也觉得很好。
但在这基础上,他们打算做各种传统技术的现代化详解,将其出售给有意愿的单位。
就是说,你要看没有翻译过的古籍原本,你就去文传会看,能看懂能学会是你自己的收获。
许问他们卖的,一方面是百工集的翻译及实用实践等的进阶服务,一方面是百工集之外自己的独有技术。
“你觉得这门生意有得做?”听完,骆一凡沉吟良久,突然问道。
“至少现在看来存在这样的需求。而且我觉得,很多东西,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循环,才能有序发展,不然就是一潭死水,进不来出不去。”
听到“进不来出不去”六个字,骆一凡表情一震,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