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梅西VS迪甘(第3/6页)
对于纽维尔斯俱乐部的管理层来说,梅西的矮小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在职业队比赛的中场休息期间,梅西还要出来表演。
节目都是一样的,梅西颠着球来到克罗索球场的球员通道中,然后再去通往球场的台阶上,最后来到中圈。不停地展示着他的花哨球技和优秀的平衡能力。在看台上,球迷们以为马戏团的矮人来了,因为其技巧实在太娴熟了,想不到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但梅西的身高始终按兵不动,大家终于着急了。于是,纽维尔斯俱乐部让梅西及其家人一起去医院做检查。
医生很慎重,经过讨论,他们达成协议,制定了长达一年的系列测试计划,来决定才采取何种治疗手段。
医生回忆说:“他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他需要注射生物合成的生长激素,进行补偿。”
十一岁时,梅西开始接受药物注射治疗,每天都要进行注射,给自己打针很难,每天都给自己打一针更难,但小小的梅西没有说什么,反而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
梅西后来说:“对我来说,打针就跟刷牙一样,最初人们看到我这样做总是很好奇,后来大家也就习惯了,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因为这对我的未来很重要,而且这与足球有关,我要负起责任来。”
但有些问题是梅西的勇敢无法解决的,那就是金钱,每个月的费用大概在1000到1500美元之间,最初两年,治疗费来自梅西父亲约尔奇的社会保险和互助保险,但接下来,阿根廷经济开始急速恶化,几个月之后崩盘。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经济危机,梅西家或许不会孤注一掷地出走巴塞罗那寻找机会。
按照梅西父亲的说法,经济危机和纽维尔斯俱乐部的袖手旁观,让他不得不带着儿子去了巴塞罗那。
“我用自己的保险和基金会的补贴支撑了两年梅西的治疗费用,但经济危机来了,我还要用自己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四个孩子,太难了,治疗刚开始时,纽维尔斯俱乐部答应得很好,说会帮忙,但成了空言,我们没办法,只能出走了。”
梅西对诺坎普街区很了解,从他来这里的那一天起,自己的命运就跟加泰罗尼亚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约瑟夫曾经是克鲁伊夫的经纪人,当年也是巴萨的头牌经纪人,是他把梅西带到了巴塞罗那:“我很少向巴萨推荐年龄这么小的球员,但我的阿根廷同行不停跟我说这是一个天才,我后来也坚信不疑,转过头来纠缠着巴萨的管理者们,让他们安排试训。”
时任巴萨技术主管回忆说:“我们很快发现梅西潜力巨大,这个瘦弱的孩子踢得特别棒,速度比其他人要快一大截,我对自己说‘我们需要他,一定要留下这个天才’。”
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梅西正式迈出了职业球员的第一步,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梅西已经逐渐从侏儒朝着足坛巨人成长着。
有人定义梅西与生俱来,无需锻造,但梅西的队友称,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梅西越来越热衷于思考,每一次比赛后他都会和哥哥一起观看录像,讨论是否启动过早,是否可以有其他射门的角度,是否可以另类处理。
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变化,就是领袖的气质正在产生,梅西想替球队担负更大、更重要的责任。
曾几何时,谁是贝利和马拉多纳之后新一代的球王,一直争得难解难分,是迪甘,是梅西,还是C罗?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从效率、场上作用乃至冠军奖杯和个人荣誉而言,迪甘显然要领先很多,但梅西正在追赶。
梅西谦虚低调,迪甘张狂高调。尽管客观的说,梅西的性格也许会更讨大部分人喜欢,但是迪甘的个性却一样为他博得了不少粉丝,可以说两人的对决更是两种不同价值观在一起的冲突。
从根本上说,迪甘拥有的是天生赢家的性格。在他的眼里,胜利的意义远大于一切。在比赛场上,他最关心的是最终的结果,为了胜利他可以拖着一条断腿在世界杯上搏命拼杀,为进球,他可以不惜被球门柱撞得头破血流,足以看出迪甘对胜利的那份渴望。
世界杯决赛场上,当迪甘在担架上目睹比利时输掉比赛之后,那冰冷的眼神,强忍着的泪水,被讨厌他的人当成了软弱,但是这却恰恰说明迪甘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球队的责任心。
而相比迪甘的好胜性格,梅西的谦虚低调则来源他对足球那份纯真的热爱,在梅西的心里,可以上场踢球就是幸福的,也因此即使是那些无关紧要的比赛,梅西也会主动申请出场,他不会像某些球员那样,因为害怕受伤或浪费体能而去拒绝某些不重要比赛,只要在场上,小跳蚤就是在享受足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