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彗星(第2/5页)
为了同时做好两项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当他不用窝在壁橱大小的办公室里写写算算,或是在储物仓中清点成千上万的工具和用品时,他便会带上录像机四处溜达。他会抓紧一切机会采访每一个人,有时同时采访好几位,有时则是一对一。操作挑战者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共有二十人,但不是每一次采访记录都值得传送回地球,他们当中有些人说话太过专业,有些人不善言谈,还有一些则完全不愿配合。但他至少没有对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好恶——起码他自己是这么想的——没有厚此薄彼,有失偏颇。可现在,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他想知道马顿斯博士会如何看待目前的形势,这位天文学家是最难相处的人物之一,但他提供的信息总是很有帮助。皮克特突然生出一股冲动,他翻出早先采访马顿斯时的录像带,把它插进录像机。他知道自己是要通过回顾过去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心里也清楚,只有这样,他才能说服自己相信这次旅程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第一次采访马顿斯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他手中拿着毫无重量感的麦克风,身体随着通气孔中涌出的气流微微地晃动,几乎被对方催眠而有些精神恍惚。但没有人会因此怪罪他——马顿斯博士的声音平缓柔和,天生就有令人放松的功效。
当时,他们在彗星身后两千万英里之遥,但距离正在迅速缩短。他在天文观测室里堵住马顿斯,向他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你好,马顿斯博士。”他开口问道,“请问兰德尔彗星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成分很复杂。”天文学家回答道,“随着我们远离太阳,它的组成还将发生变化。但彗尾主要包括氨气、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氰气……”
“氰气?那不是一种剧毒气体吗?如果地球一不小心闯进彗尾,会发生危害吗?”
“不会的。尽管彗尾看起来很壮观,可它实际上相当于真空状态。就算是地球那么大的体积,其中包含的气体含量也不过火柴盒那么一丁点儿。”
“就是这么稀薄的气体,造就了如此伟大的奇观?”
“没错,同样是这么稀薄的气体,还引发了炫目的电离现象。彗尾之所以会发光,是被太阳用带电粒子轰击的结果,这就像是宇宙中的霓虹灯。我敢说总有一天,地球上的广告商会如梦初醒,找到在整个太阳系中投放标语的方法。”
“这个想法太让人沮丧了——但我想有些人却会声称这是实用科学的胜利。让我们暂且放过彗尾好了,请问我们还有多长时间才能抵达彗星的中心——我猜你会称之为‘彗核’?”
“严格意义上的‘抵达’需要很长时间,大概还要两周,我们才能进入彗核。飞船先要飞入彗尾,一点点地接近,接触彗发之后还要继续深入一段距离,再经过两千万英里方能抵达彗核,我们事先已经计算过了。但你要知道,首先,彗核实际上很小——直径不会超过五十英里;其次,它并非实体一块,可能是由几千个小碎块组成的,就像一团密集的云雾。”
“那我们能够深入彗核吗?”
“抵达之后才能知道。为了保证安全,也许我们只能在几千英里以外,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从我个人角度说,如果不能深入研究,我会很失望的。你说呢?”
皮克特关闭录像机。是啊,马顿斯说得对,他也会失望的,尤其是在当时看不到任何危险的情况下。实际上,彗星本身没有任何危险,真正的危难来自飞船内部。
兰德尔彗星已经开始远离太阳,一路还在喷发声势浩大却又异常稀薄的气幕,挑战者号穿行其间。如今,他们已经接近了彗星内部的核心密集区,但周围几乎还是完美的真空地带。明亮的雾气弥漫在挑战者号周围,延伸开去足有数百万英里,却丝毫阻挡不住来自远方的星光。他们正前方就是彗核,它就像一团模糊但却璀璨的微光,仿佛勾魂的鬼火,引诱他们继续向前。
电磁干扰现象在飞船附近时时发生,一次比一次猛烈,几乎完全切断他们与地球之间的联络。飞船的主无线电平台自始至终只能收到一个信号,在过去几天里,他们只好通过摩尔斯电码将“OK”发送出去。等到他们远离彗星飞回家乡时,正常通讯应该能够恢复,但现在,他们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中,仿佛回到了无线电发明之前的年代。虽然很不方便,但也仅此而已。实际上,皮克特反而很喜欢目前这种状态,他有了更多时间用于案头工作。挑战者号正在驶向彗星的核心,在二十世纪以前,即使在梦中,也没有哪个船长敢想象这样的航程。但核查食物清单,清点供给数量这样的工作,还是得有人来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