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沉没的国度 11(第3/5页)
从韩国的角度来看,由于日本东南海岸地域的不稳定和日本的大变故,一段时期他们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如果趁着大变动的机会,从“三八线”和海岸线偷偷渗透入内的话,那麻烦就大了。不仅如此,尽管日本不能向海外派兵,但对韩国来说,这个各种意义上的巨大“后方”日本,如果“消亡”了的话,或者说如果这个从后方间接地支撑着来自北方压力的支柱被撤走了的话,那半岛的平衡就将会被严重破坏。那样的话,唯一能依赖的便是美国的海军力量了。
美国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在投入很大力量去“拯救日本”的同时,也进一步极力显示它的海军威力。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因为亚洲全域经济增长太快,它自1970年以来,一直奉行减少在亚洲的高额经济负担的政策,让亚洲诸国内部自己保持一种均衡关系,这种事态,也意味着美国要再次面临重大的选择。
对美国来说,只有中国能作为在远东对抗苏联压力的最大“防波堤”,代替美国发挥很大部分的作用。在“文革”后的内部危机中,需要摆脱内忧的中国,向美国送去了橄榄枝。为了面临“两面作战”的中国,美国做出了减轻其中一方面正面压力的姿态。相应地,美国自己也得以转换策略,将其方向调整为:减轻在欧洲、亚洲两个正面的其中一者的负担。拥有从西藏到东北地区国土的中国,是从印度到远东筑起的一道对抗来自北方压力的第一“防波堤”。从东欧方面到远东,作为对抗苏联南部的突破口,分别有巴尔干的希腊、亚洲的土耳其、中东的伊朗、东南亚的越南共和国、 远东的韩国这道“保险”。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从后面来支撑“保险”所受到的压力,并且有安全度较高的“保险阀”存在,即意大利、伊朗、泰国以及日本。针对此种局面,苏联展开了果敢的突围策略,借着对阿拉伯的援助而向中东和非洲中央部,把介入印巴之间的冲突作为机会而向印度洋地区,通过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援助而向东南亚,以朝鲜为跳板而向远东方面,分别在策略性地挺进。在1950年的当时,斯大林为了对中东和巴尔干方面采取一种积极战略,在远东尝试了让朝鲜和中国进行代理战争。其后经过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终于形成了东西方对抗在欧洲柏林长期胶着的状态。
然而,目前在这里支撑韩国这一“保险”,起着“保险阀”作用的日本,如果真的“消亡”了的话……而且,如果是从背面动摇“保险”并把它拔掉的话,——尽管朝鲜半岛南北两方的对话接近发展非常的快速——考虑到将来的变化,那么,它所承载的压力,以及当预测到这种状况后,而日渐增强的压力又会起什么作用呢?
世界正不断地复杂化、多元化和多极化,不过,在一些关键的领域,依然是单纯的实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走钢丝的杂技师的惊险杂技一样,无论他能怎样地达到像在地面上行走一样出神入化的境地,但是如果钢丝绳断裂了,等待他的仍然只有一个遵从简单物理规律的结果,那就是坠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时刻刻,可怕的振动的幅度越发增大,三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弧形列岛越来越快地走向破碎与沉没。像坐在一颗定时炸弹上一样,正凝神地谛听没有刻度盘的时钟“咔嚓咔嚓”地记录着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丝毫让步的、无情的“力量”的虚实较量开始了,它关系着一亿一千万人的生命。无论怎样的破坏、怎样的灾难、怎样大量的生命丧失和悲惨,都只会被视为“游戏机器”的齿轮,朝着“预测的新事态”开始了转动而已。连人道主义也会像一粒棋子一样,被牢牢地摆进冷酷的棋局……现在一颗棋子快要从棋盘的一角消失了。因为这颗快要被吃掉的棋子,中国、朝鲜、 韩国、菲律宾,正被卷入新的恐怖中。首先到来的危机,正危及着这颗棋子所保护着的“棋子”。——和1950年不同,现在苏联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海军大国。
它将手里的这一粒棋子——舰艇挪到东方,企图在那里再弄出一个目前还不明意图的布局。只要有企图,以朝鲜为幌子而攻陷韩国的条件,较之从前变得容易了许多。在这种形势下,韩国首脑部的举动变得有些慌张,总统特使访美和军队访问夏威夷都挤到了一起。
继对青岛方面的领海侵犯表示抗议后,北京广播这次又谴责了苏联陆军势力往东北国境方向的移动。关于边境冲突的经过,《人民日报》反复登载了《警惕修正帝国主义的威胁》这篇文章。法国通信社从北京发布消息,就华北兵团调兵迹象做了报道。——刚巧这时候,发生了停靠在仁川港而沿黄海南下的核动力导弹驱逐舰,救助中国海军小型舰艇的这一幕。驱逐舰属于美国第七舰队,刚好碰到了因初春从东海吹向北方的小型台风而遇难漂流的中国舰艇。核动力导弹驱逐舰“特拉克斯顿号”舰长向中国通报,要送还被救乘务人员,却意外地被请求从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威海返航。舰长通过司令部向本国请示得到许可后,一进入威海港,便受到了几万民众的热烈欢呼和舰艇云集的隆重欢迎。到了这时候,“特拉克斯顿号”舰长和副舰长,才终于觉察到所救助舰艇的遇难状况有些疑点。那是一艘警备用的小艇,里面却有一位讲一口流利英语的英俊军官。不过,关于这一点,他们当然没有讲出来,而只是望着被礼炮、喷水、红旗和星条旗包围着的港口,嘴角浮现出略带讽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