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毒计与怨种
赵延寿、赵延昭、韩匡业、韩匡图、刘延祚这几个人,就是目前契丹辽国内汉人中的最上层了。
赵延寿和赵延昭兄弟,是昔年卢龙节度使赵德均的儿子和侄子。
玉田韩家就更不同说了,跟契丹人没什么两样。
刘延祚则是本地汉人武夫的代表。
在耶律德光连续被后晋击败,特别是阳城惨败后,这几位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因为他们跟耶律德光的利益是一致的。
这要是契丹人彻底战败,大不了滚出幽都府,回到草原和辽西去。
但是他们就完蛋了,别说现在契丹人之下,汉人之上的地位肯定就没了,就是家产说不得也要被搜刮一空,搞不好命都保不住。
不!不应该说契丹人之下,汉人之上,因为这几位的权势,一般的契丹人,根本比不了他们。
他们不应该被视为契丹人或者汉人,而应该是契丹的统治阶级。
这耶律德光经也还算是个能力不错的君王,在过两次惨败后,他终于开始看清他这大辽国的真实实力了。
那就是虽然晋国没有能力反攻燕云十六州,但就凭他们四五万战斗力强悍的牙兵,契丹人想要堂堂正正南下上千里去击败他们,还是很困难的。
除非耶律德光能忍下这个耻辱,好好经营燕云之地八到十年,坐看后晋民不聊生,然后再南下。
但显然,耶律德光没有这个耐心,他想马上就报仇雪恨。
“诸位臣工都是才俊之士,如今南朝欺人太甚,他石重贵要是没有吾,早就是晋国先主一起葬身于晋阳城中了,此等忘恩负义之辈,殊为可恨。
某召诸位前来,就是要君与臣,契丹与汉,同心戮力,惩戒南朝。”
在这时候,耶律德光对后晋的称呼,终于发生了改变。
他不再称晋国为汉了,而是称为南朝,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对南方政权的称呼。
在座的辽国汉人,当然明白这所代表的意义,特别是韩匡图和韩匡业兄弟,都有一种终于等到这天的惊喜。
韩匡图第一个出列单膝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的说道!
“臣与彰武军上下,早就等着陛下的召唤了,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等即刻就杀往南朝,生擒晋主献与陛下。”
韩匡图可以这么说,因为他的弟弟韩匡嗣最近就在东京辽阳府伺候耶律德光的母亲,断腕太后述律平。
他们韩家,也是作为述律平的陪嫁之臣身份,登上契丹朝堂的。
这次述律平派给耶律德光的一万部族军中,就有韩家训练的彰武军三千人,由韩匡图统领。
他们还没有吃过晋军的大亏,自然也是跃跃欲试。
“卿忠君之心,诚为可嘉,彰武军乃是我大辽骁锐,若是厮杀起来,定叫南朝兵将破胆。”
韩匡图虽然表现的忠心耿耿,但他的这个表态,并不是耶律德光需要的。
耶律德光需要的,是这些与他命运绑在一起的汉人,为他出出主意。
不过耶律德光也知道,像韩家这种二十年前就被掳到了草原上的家族,思想已经逐渐草原化,也不要知道南朝的虚实。
指望他们出主意,肯定是不太现实的,还是得靠赵延寿和刘延祚等人。
“燕王素来骁勇,更兼才思敏捷,如今之势,可有良策?若得献计破晋,他日定可偿燕王所愿。”
对于赵延寿来说,此刻对他说什么话,都没有耶律德光这句‘他日可得偿所愿’能打动他。
因为赵延寿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在耶律德光的扶持下,坐上南朝天子的宝座。
当下,听到耶律德光第一次亲口承诺的赵延寿激动了,他出列双膝跪下,从怀里掏出一卷帛书举过头顶,朗声对着耶律德光说道。
“陛下,臣燕王延寿,有要事奏报君父。”
耶律德光一边示意一旁的内侍接过赵延寿举起的帛书,一边假装非常意外的将赵延寿扶了起来。
“燕王与吾,既有君臣之义,又恩同父子,不需大礼参拜,亦无事不可对某言。”
赵延寿在耶律德光的搀扶下站起身来了,脸上竟然有泪光点点,看起来好像很激动一样。
“君父,三日前有南朝人到幽都府,投书于仆府上,其为仆留在南朝的族人所写,是晋主召臣南归的制令。
但仆身为辽臣,岂肯做那背主之事耶?”
这封书信,确实是晋廷送来的招降信,而且还是以赵行实之名落款的,赵行实就是赵延寿父亲赵德均原名。
而且赵延寿也没说谎,他确实是不准备南归晋国的,因为到了赵延寿这个位置上,南归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他南归之后,也不过就是得一节度使之位,这位置他在契丹就有,何必冒险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