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登陆纪念日(第3/6页)
要让住在火星上的人严格按照地球的历法来过日子,除了满足地球中心主义者的情怀之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火星上执行的是另一套历法:火星历。刚到火星的时候,卢文钊听恩诺斯仔细讲过火星历是怎么来的。
“火星的一天和地球的一天差距不大,但火星上的一年比地球上的一年长得多。”当时,恩诺斯就对卢文钊说,“一个火星年有669个火星日。由于火星的公转轨道是长椭圆形的,这导致火星上的四季长度不相同。怎么办呢?有科学家提出借鉴古代占星术,以黄道十二宫命名火星月。古代占星家的世界观以地球为中心,从地球上观察,太阳落在哪个黄道星座内,就以这个星座的名字为当时的月份命名。太阳系文明当然不能以地球为中心,而应该以太阳为中心,即从太阳上观察,火星落在哪个星座内,该星座的名字就是这个月的名字。这样,火星人就能在午夜看见当月的标志星座高悬在夜空。
“事实上,这种历法是真正意义上的太阳历,当人类殖民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方法来设定各个星球的时间。”
地球历以耶稣出生那年为起始元年,那火星元年是什么时候呢?
“地球历1965年7月,水手4号飞越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拜访火星的人造物体。但那一年火星上双子月的开始并非在1月1日,所以不能作为火星元年。往前推,地球历1961年,火星上双子月正好是1月1日,因此把那一年作为火星元年。”
恩诺斯能把艰涩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出来,这正是卢文钊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在第一视角传媒集团的资料里,恩诺斯的潜在观众数和实际订阅观众数都比卢文钊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也有科学家不认可这种火星历,提出了别的火星历。”恩诺斯继续说,“其中一种影响较大的认为,应该把火星年分为24个月,分别采用地球上古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照每六个火星月一组分为四组,相当于地球上的四季,每组的前五个月有28个火星日,第六个月只有27个火星日,每年最后一个月在闰年会多包含闰日,即在闰年会有28天。基本的置闰公式就是每十个火星年均由六个669个火星日的火星年及四个668个火星日的火星年所组成。这种火星历比前面一种火星历有规律,方便使用和记忆。
“事实上,当初登陆火星之后,就使用哪种火星历,星座历还是节气历,出现了极大的争议。争议的背后,其实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角力。显然,星座历代表西方,节气历代表东方。最后星座历胜出,因为十二星座的传播更为广泛,接受度更高。
“星座历与节气历之争,不过是东西方文明相互竞争的一个缩影。按照汪麟东的说法,这种不流血的竞争,最终会塑造出一个人类的大同社会。”
当时卢文钊听得哑口无言,没有想到一个火星历,背后有那么多的故事。他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啊。
“按照火星历计算,今天是火星历63年天秤月18日,十个火星年之前,萤火7号首次登陆,换算成地球历正好是2048年11月1日。”恩诺斯接着直播,“刚才只是热身,下面进入正题:登陆火星十周年纪念日庆祝活动。”接下去,他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个人,让他们说说感受。各式各样的回答,有的简短,有的废话连篇:“高兴极了,激动得要死,见证火星的伟大时刻!我们也是创造者!地球你好!哪有那么多高深的理由?我们就需要一个节日乐和乐和,吃吃喝喝,玩玩闹闹……”
为什么在节目里恩诺斯不讲火星历是怎么来的呢?也不讲星座历与节气历的竞争呢?卢文钊在直播画面和眼前人群之间来回切换,不知不觉中,发现恩诺斯已经走近了:“下面将由第一视角新近派驻火星的记者卢文钊继续今天的直播。”
画面切换到卢文钊这里。他微微抿了抿嘴唇,说道:“大家好,我是卢文钊,很高兴能为大家报道人类登陆火星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不过,在那之前,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给大家。在人类的历史书上,清楚明白地写着:萤火7号载人宇宙飞船于北京时间2059年3月1日15点43分成功降落在火星科普瑞茨三角区。指令长杨益伟首先离开飞船,成为第一个登陆火星的地球人。接着是工程师兼医师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行星地质学家兼摄影师艾伦·谢泼德是第三个,最后是古生物学家兼驾驶员简·弗朗考斯·卡瓦略。看那里,就是他们四个。”
镜头对准了火星四杰的雕像。
卢文钊继续说:“然而,这并非事实。至少,不是事实的全部,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