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淡然入化(第3/3页)

区区一度碟,就使领地内,胡道的实力大体上登记在案,并且还有坐连制,若行不法,就可趁机追究其寺庙,谅别人也无话可说——这就是宗教上的坐连保甲制而已,一人犯法,全寺同罪。

当然,李播出身道教,有所立场,有些话没有说,免除徭役事小,免除地税事大,正因为有此特权,所以许多人纷纷想投靠寺庙道观,客观上增加了宗教势力,而历史上唐宋度牒,价格很贵,每道时到五百贯。因此经常作为增加朝廷收入方法。

关于地产,地税二个要害,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进一步的事情,可以后再说,要无半点烟火气,而行大政。

杨宣凝见他应了,也就一笑,转了话题:“先生秋天也当大好了吧,我有一事委托先生亲自作呢!”

“何事?”

“无非是为了充实国帑,我方已夺了大片沿海,整理盐政是大事,今之制盐,又称煮海法,是将海水(或卤水)架在大锅里,用炭薪烧火煮沸,直至水全部蒸发后,则可在锅中得到留存的盐。”

“此盐用法,人工耗费甚大,而且多砍伐树木以为炭薪,所以盐价甚贵,我现有一法,就是先制盐场,盐场规模浩大,先必须作坝,然后沙地上,用土扎实,分成数池,然后开坝,注入海水,遇烈日而晒之,开始时,自然盐渗入土,但是久久,必结石,因此无需用石。”

历史上,中国晒盐,是从福建开始,正好是现在杨宣凝控制的淮南地盘,几乎占有天下八成盐产,其原因就是气候适宜,沙滩适宜,正好晒盐。

李播是极聪明的人,一听之下,就知道其中利益,顿时说着:“王上此法,大善,十倍百倍于前法。”

想了想,又说着:“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盐利,是不是就会跌下来了?”

从便于国家掌控盐业的角度看,煎盐法需要灶具、柴薪和摊晒所煎之盐的场所,这些生产资料是贫苦灶户没有能力置办的,必须国家出资配置。通过这些,还有一些制度,朝廷可以牢牢地掌控灶户的生产情况,从源头上杜绝私盐。

如果盛行晒盐法,那就难以控制其产量了,这对朝廷不利,对盐商集团更不利。

这也是为什么,基本上唐时就开始出现晒盐法,但是历史上,作为全国盐业核心盐区淮南的25个盐场一直到明亡仍是采用煎盐法。

“先生不必担心,所以才要你去亲自办来,晒盐法,虽然百倍产量于煮海法,但是能够晒盐者,气候阳光沙滩因素,大半集于我地,其它地点,难学之。”

“出得盐,可稍便宜,这不但有利于领地内百姓,打击私盐,更是可以打击其它领地,特别是内地和北地井盐,煮盐产业,相对于产量来说,稍低几分盐价,也是高利,有此,国家必富。”

“等我朝一统天下,自有获利法,就算不靠盐业,也自是无妨。”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现在你去组建盐场,以稍低的价格来打击全天下盐业,从中获得大量利润,不但自己领地内百姓生活改善(人不可无盐,在这个时代,每月盐开销是大开销),而且也可以使国库充实。

见得李播思考,杨宣凝也不焦急,自望去,见桃花满地,青柳垂湖,小桥通着溪流,而曲径走廊连接着道路,当真是篱边飘香,疏林如画,别有幽情。

再见佳木茏葱,种植的异花开放,一引清流,婉转着从花木深处曲折而到石隙之中,再转到了其它房间,而远一点的房间,隐隐可见各个侍女仆人,穿行于白石栏上。

这种富贵,这种气度,这种心胸,当真是不到此位,不明其味,难怪人人都要寻得富贵,虽然富贵乱人的多,但是真正贤士圣者,更能以此养气养志,是常人所难及。

孔子所说的“居易体,养易气”,道家所说的“财、法、地、侣”,都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财权二字,实是一切根本,无此不成道。

才在想着,就见得李播抬头,说着:“王上如此信重于我,微臣唯有鞠躬尽瘁。”

当下,杨宣凝就哈哈而笑,将一杯茶,一口饮尽,入口余香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