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除顽敌火烧莲花寺 肃匪患出兵大同府(第2/4页)

他一命呜乎,死于当场。

大莲花这一死,院里的人,心就散了,这叫树倒猢狲散。“快跑啊!”他们喊着各奔东西,纷纷逃窜。徐良假装追出几步,其实徐良也不能把他们都杀了,主要几个头领全死了,别人也就算了。

徐良把大莲花脑袋也剁下来,拎着刀前后院转起来,看有没有藏着的贼。他想,怎么办呢?按理说死了这么多人,我得到本地官府报案哪。可徐良又一想,到官府报了案,再验尸,然后处理,再放我走,起码得俩月,我一百天的假眼看就到了,没工夫了。算了,一把火烧了就得了。徐良想到这儿,直奔厨房,从厨房找出不少油来,泼到大雄宝殿的各个角落。然后,把火扇子拿出来一晃,火着了。那时候的建筑一般都是木制结构的,沾火就着,眨眼之间烈焰腾空。徐良又把这几具死尸全扔到火堆里,自己往天井一退,抱着肩膀观看火势。就在这时,有人高喊:“徐良,好小子,胆大包天!刀伤人命,还敢放火烧庙,休走!某家在此。”这下可把徐良吓得不轻啊!因为他刚才转了几圈,没见有人,这是谁呀?这声音还非常熟悉,老西儿转过身来瞧看,他乐了:“原来是你呀,把我吓了一大跳。”后面来的不是一个是俩,借着火光看得非常清楚。前面这人比徐良矮半头,但长得非常结实,五短身材,车轴汉子,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双眼皮儿,小伙子长得挺带劲。头上戴壮士巾,鬓插英雄球,周身上下穿着青色袄裤,大衣斜背在身上,手中拎着把龟灵七星宝刀,正是徐良的磕头把兄弟小义士艾虎。在艾虎身后,站着个小孩儿,也有十七八岁了,长得面如敷粉,一身短袄裤,手中提刀,长得像姑娘似的。但仔细一看,眼角眉梢,带着杀气,英俊威风,是个标准的美男子。他正是徐良在南阳府收的徒弟“小侠”龙天彪。徐良受了一场虚惊,赶紧把金丝大环刀归鞘,来到艾虎面前:“老兄弟,哪有这么开玩笑的?”艾虎乐呵呵地把宝刀归鞘,跪倒在地,给徐良磕头:“三哥一向可好?小弟有礼。”艾虎磕完头站起来,龙天彪过来了:“师父,您都把我想死了,我做梦都梦见跟师父在一起,我给师父问个安。”徐良把他扶起来:“你们爷儿俩是从哪来?怎么到这儿了?”“三哥,你倒图个清静,游山玩水,看把你美的,闲得没事,跑到这儿烧庙玩儿来了。你可知道,我们找了你几天了,才在这儿把你遇上了。三哥,快回开封府,出事了。”徐良闻听此言,吓得脑袋嗡嗡直响。怎么?

开封府出事了?不能啊,开封府侠义英雄就不下四五十位,虽说我放假走了,可别人没放假。在家留守的人很多,怎么会出事呢?难道包大人出了什么差错?徐良心中着急,鼻子尖可真冒汗了:“老兄弟,到底出了什么事?”“三哥,看把你急的,咱得找个地方,容小弟仔细跟你讲讲。”“好好,咱们离这火场远一点,到僻静之处你跟我说说。”

艾虎告诉龙天彪:“好好在院里巡逻,看看这火势烧到什么程度,哪块儿不旺,就再给泼点油。我跟你师父找个地方说说。”“行。”艾虎把徐良领到僻静之处,小义士艾虎就向徐良说明了以往的经过。原来,在徐良放假的第五天,皇帝仁宗升坐早朝,文武朝贺已毕,分立两厢。这仁宗叫殿头官传旨,有本早奏,无本卷帘退朝。突然,在班大丞相三朝元老王苞,出班跪奏,呈上几道折本。仁宗拿过来一看,大吃一惊。这些折本,都是山西大同府以及下属十二县和贺兰关的告急文书。上写:“宁夏国王赵元浩,勾结襄阳王赵珏起兵四十万,侵犯大宋。如今正围打大同和贺兰,边关吃紧,宋兵屡战不利,伤兵损将,十分危急,恳求朝廷速派救兵。”仁宗皇帝看完后,勃然大怒。心说赵元浩,我大宋朝对你不薄啊,我的祖上曾经加封你为大夏的可汗,立你为王,同时赐你姓赵,你这才叫赵元浩。咱们两方面修下国书,互不侵犯,友好往来。大宋朝每年都给你送去很多绸缎、米面、珍珠、玛瑙、药材,供养你们这么多年,想不到你是个白眼狼,无故兴兵,犯我大宋。真是可杀不可留!另外,仁宗还恨襄阳王赵珏,他本来跟自己是一家人,论辈是自己的亲叔父,你怎么能勾串宁夏国反大宋呢?看来你不是我叔父,而是大宋朝的仇人,朕不能与你善罢甘休!仁宗动怒之后,问:“文官武将,哪一位愿领兵带队,攻打西夏?”言还未尽,武将之中跪倒一人,此人正是五军督提府铁帽子王爷岳横。

如今呼、杨、高、孟,这四大家的人都老了,武将之中的顶天柱子就是这岳横。虽然他年近花甲,但是精力充沛,掌握着大宋朝的军政大权。岳横跪倒施礼:“陛下不必着急,臣愿领大宋精兵前去退敌。”仁宗大喜,当时加封岳横兵马大元帅之职,还赏了一把尚方天子剑,行使钦差大臣之权。岳横领旨下殿。为调集人马,又费了一个月的时间,首先他从湖南调来飞叉太保钟雄,让钟雄率本部人马,做他的先行官,点精兵十万,兵发大同府贺兰关。这场战斗空前激烈,一开始,大宋的兵得胜了,一股作气收复了贺兰、大同,又往前挺进了一百五十里。没想到,人家大夏国进行反攻,四路出兵,把宋兵包围了。岳横大败而归,如今死守贺兰大同府,战争十分吃紧,特别是边境上二十三个县的老百姓全都逃往内地。有的跑得慢,让夏兵掳去做了奴隶,边防上一片荒凉,苦不可言。现在岳横告急,要求皇上速派援兵。仁宗也发愁了,宋朝的精兵本来不多,除去各省的驻军,再除去守卫京师的卫队,可调者也就十万余人。这怎么办呢?和文武大臣商量之后,又调了五万到前线增援。这五万大军到了之后,勉强把西夏国的军队给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