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急转直下(第14/16页)

谢铿的话,显然是由衷说出的,绝非一般的敷衍恭维,白非更觉可贵,也觉得对这位义侠越发敬佩。

四人本是伫立在山峰上的小路上,这小路狭只三四尺,下面便是绝壑,两人并肩而行已是甚为危险,若非身怀武功之人,只要在这种地方站立一刻,也会头晕而目眩了。

山风呼呼——四人之间,有片刻静寂,然后谢铿道:“白少侠面上风尘仆仆,想必是有着什么急事,不妨先行。”

他望了石慧一眼,心中蓦然想起这和白非一路的少女就是无影人的女儿,再忆起在黄土洞窟之下的情景,面色不禁大变。

白非也自发觉,连忙一拉石慧的手,道:“那么小弟就此别过了。”身形一动,从谢铿和丁善程之间的空隙中钻过,如飞掠去。

石慧有些奇怪白非为什么突然拉着她走了,她也认得谢铿,也知道谢铿的义行,可是她却不知道自己的母亲逼得这义名传播江湖的侠客自行断去双臂,这当然是人家在她面前忌讳不谈此事之故。

她自从和白非与司马之一般人相处之后,心性已和她初出江湖时大不相同,此刻,她心中对善恶两字,已有了清晰认识和了解,再也不是以前那对善恶之念混沌不分的小姑娘了。

白非匆匆拉着她走,自然是为了避免她和谢铿之间发生冲突,因为如果发生,后果实难设想,而他自己将会觉得很为难,因为叫他帮助谢铿固不可能,但叫他帮着石慧来对付谢铿,他也极不愿意,因为他此刻也不是一个只凭自己喜怒来做事的人,而是事事都顾全到了“义”和“道”了。

碰见谢铿之后,他心中又生出许多感触,谢铿武功虽不甚高,此刻又变成了个残废,然而游侠谢铿四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崇高的,由此可见他告诉自己:“一个人的成就,是绝不能以他外表的一切来衡量的。”

到了兰州时,他们虽然心急着赶路,也不禁在这中原闻名的名城待了一天,他们看到了他们所未见的皮筏,石慧尤其觉得极感兴趣,还央求着白非,在那皮筏上坐了一会。

此外,兰州的瓜果,更使他们在日后想起都不禁垂涎欲滴,他们再次上路时,石慧竟忍不住在行囊中加了一颗哈密瓜。

一过哈拉库图,便是青海四周的一片草原,他们若在春日来当可见这片草原上牛羊成群的盛景,此刻草虽已枯,但这片草原上,仍然随处可见搭着圆顶帐篷的游牧人家。

到了青海,他们首先感到不便的,就是言语之不通,有时为了问路或者是买一件东西,他们可能和人家比划了半天彼此仍弄不清意思。

其次,食物和住所的不惯,也使他们极伤脑筋,用青稞做成的锅巴,和羊乳茶等食物,他们实在有些不敢领教。

可是最令石慧发急的事却是——他们到青海边的大草原时,天已入黑,青海虽有天下第一大湖之称,但白非和石慧依然弄不清方向,何况天已黑了,风又很大,再加上他们的肚饥,自然要赶快找个投宿之处。

可是在这种绝无村镇之处,自然更不会有客栈了,除了游牧人家的帐篷之外,他们别无选择之处。

游牧人四海为家,极为好客,在略略吃了些热的羊乳茶之后,帐篷的主人在地上张开兽皮,示意要石慧和白非睡觉。

白非和石慧一怔,帐篷里的主人也首先示范,睡进兽皮里,他的妻子儿女也都等在旁边。“我就这样和他们一起睡吗?”石慧眨了眨眼睛问,显见得非常之惊讶,而且脸也红了。

他们不知道这些游牧人家的风俗习惯,石慧方自发问时,已经有人在后面推她,表示要她快点睡下,睡在那满脸胡子的帐篷主人旁边。

石慧的脸,更不禁飞红起来,一转身,将推她的那人几乎摔在地上,一顿脚,竟跑了出去。

白非也连忙追出去,留下那些满怀好意的一家人,惊讶地望着他们,几乎以为这一对年轻人有些神经病。

于是这天晚上,白非便盘坐在身上满盖着衣服仍然冷得发抖的石慧旁边,他静坐调息,自觉内功又有进境,寒冷却一无所觉了。

第二天,他们满怀兴奋地注视着青海湖里的青碧湖水,经过许多日子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了他们的目的之地了。

然而在一阵兴奋过后,更大的难题却使得他们笑容又变得黯淡了。

在一平如镜的青海湖面上,哪里是天妖苏敏君的隐居之地——海心山呢?而且湖岸渺无人迹,连船的影子都没有。

“难道我们要飞渡过这四万多顷的湖面,来寻找那海心之山吗?”他们对望了一眼,甚至开始怀疑有没有海心山这个地方了。

他们沿着湖面走了许久,仍然没有船只。“就是有只小船,我们又怎能在这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寻找一座孤山呢?”白非皱着眉,他虽然聪明绝顶,但此时也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