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应有神龙腾云变 一逢春满到人间(第2/4页)
柳菲儿的丈夫石野也是芜城一位实业家,捐建翠亭庵时也曾出资。风君子是风怀远的儿子,与石野曾是高中同班同学,而他们的班主任,就是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柳菲儿,这种情况很少见。
借着国庆放假秋游的机会,柳菲儿带着儿子言成来到昭亭山上,在翠亭庵前实地讲述这一段故事。这段历史的承载很多很复杂,柳菲儿对孩子讲的内容,既谐趣又不失厚重,言成小小年纪尚不能完全明白,但记住了这些,今后随着岁月成长,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
小言成听完之后,却问了另一个问题:“进山的时候,山门石坊上刻的是‘古昭亭’三个字,但是妈妈教我背的那些唐诗中,都写成敬亭山啊?”
柳菲儿解释道:“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叫昭亭,晋代初年为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敬亭,后世多有沿用。”
小言成眨了眨眼睛追问道:“避什么讳呀,为什么呀?”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可说不清,柳菲儿正在很耐心地向儿子讲解,从山上走来了一对夫妇。
男子就是风君子,三十多岁,穿着紫绣黑底唐装,从容漫步面带微笑,相貌甚为端正俊朗,但两鬓已染霜雪之色。
女子叫萧云衣,看上去二十五、六,穿着浅色休闲服,模样秀丽可爱,神情中透着几分俏皮活泼。
他们新婚不久,趁着十一假期出来玩,到了风君子的家乡,这一天也来到昭亭山上。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萧云衣道:“风景区也去过不少,见得多了,山水草木与别处也没什么两样,但听你一讲,有那么多典故出处,哪怕一块石头都大有故事,简直是变活了,再看一眼石头还是那块石头,感觉却大不相同,真有趣!”
风君子微笑道:“文有韵成诗,山水有韵见风情。若人心中无韵,那眼中也无风情,所见无非草木土石、平淡无奇。这座江南千年诗山所蕴含很多,你不了解她,当然眼中无物,看山也如看人,观形而知神。”
萧云衣也笑了,晃着风君子的手臂道:“我最喜欢听你讲这些了,你们芜城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风君子一指山下远方:“在文昌乡有一座文昌阁,是纪念昌黎先生韩愈的,你若不知韩昌黎,所见无非是一座古旧老楼,什么感觉都没有……深山里有仙姑坛,更远的地方还有丹溪台,据说是仙人遗迹,你若无知无觉,走过去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无非是陵地成坛、丹丘台穴……白莽山还有潜龙渊,我小时候摸进旁边的山洞,见过宋代人的亲笔提诗,几百年了,墨迹如新。”
萧云衣:“你还记得那诗吗?”
风君子吟道:“层层怪石几千年,曲折通幽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
萧云衣瞪大眼睛夸张道:“哇,有神龙啊!”
风君子:“那地方就叫潜龙渊,身临其境,怀神龙之思。”
萧云衣:“你记得清楚吗?最后一句有点不对劲,也不如你刚才介绍的那几处。”
风君子又笑了:“哪能谁都和李白比?……前面就是翠亭庵,过了翠亭庵就是太白楼了,传说李白一生九次到访敬亭,史料上明确记载了七次。”
萧云衣:“翠亭庵?就是你小时候上的幼儿园,现在搬到这里了?”
风君子答道:“是它也不是它,那时候叫送子观音庵。要不,我们也进去烧个香?”
萧云衣脸红了,指着进出庵门的游客,岔开话题问道:“依你刚才说的,这些上山来烧香的,真能看见菩萨吗?”
风君子淡然道:“若心中不见无量光毫,佛坛上所见,也不过是泥塑木胎。”
萧云衣:“话也不能这么说吧,那些人很虔诚的,我能看出来。”
风君子摇头道:“世人常说信则灵,这句话也不全对,菩萨行观人如我、冷眼悲悯,信不信是自己的事,若只见心中所求不知所行的话,菩萨就如那香案前的青烟。”
萧云衣拍了他一下:“瞧你这话说的,烧香只能看见香,还看不见菩萨了?”
风君子露出几分顽皮的神情:“那也说不定呀。”
萧云衣:“说不定什么?”
风君子呵呵笑道:“说不定菩萨就是庙门前卖水果的大妹子,认识不认识,那就另说了。”
萧云衣微微皱眉道:“老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说这些话的态度语气,有人可能不会愿意听,甚至会反感。”
风君子不笑了,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说得不错,我从小就有这个毛病,所以既招人喜欢,也有人看不顺眼,到了三十岁才渐渐明白该如何自省。”
萧云衣:“那你怎么还这样?”
风君子一眨眼:“你问我,我就这么说,而你也愿意听,至于在外人面前就不必了。而你,是我的内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