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茅山道士(第3/3页)

那老道人不紧不慢的在路上走着,面色从容,道骨仙风。天气炎热如斯,他脸上却不见半分汗水。为弟子被杀之事而来,面上却不见一点焦躁。

直行到青黑色的城墙跟下,此时过了夜半,城门早已闭了,他却看也不看的向前走去,竟然一头扎了进去,那厚厚的城墙对他而说,竟若无物。

许仙见白素贞焦急的样子,问道:“那三茅真君很厉害吗?”

白素贞道:“这三位真君成道极早,分别是上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下茅君茅衷。都已是地仙之位,近于神仙。听闻上茅君更是法力高强。若是平日也就罢了,但现在已是端午,今日我和小青都要勉力支撑,使不出太多的法力,若是争执起来,哎,但愿来的是下茅君吧!”

许仙这才想起,茅山派在这个世界上的名望。许仙手中那本《墨符书》大部分的符箓,都是着三位真君所创。

道教延续至今,衍生出无数教派,大概分为丹鼎派与符箓派,其势力一南一北,各有春秋。而南方符箓派最有名的,怕就是“三山符箓”了,分别为龙虎山,阁皂山,句容山。而句容山,因三茅真君而成名,也就是所谓茅山。

茅山派虽然不算是最强的教派,却绝对是道教中,弟子最多的一派。因为其他门派都是亲自下山择徒度人。而茅山派却是大开门户,广收弟子。虽然得其道者极少,但得其术者却有很多。

毕竟就算是没有资质的凡人,如果单学画几张符箓,持之以恒,也有成功的一天。再掌握相关的方法,对付一些寻常的鬼怪,不成问题。但其中耗费的辛苦,以及需要的毅力,同样是个门槛。

若是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毅力与勤奋,锦衣玉食不敢保证,小康之家却是没问题的,又何必去做这么危险的行当,要知道,鬼可不是吃素的。

许仙皱眉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姐姐安坐,我且去会一会这位真君。那蛤蟆精为祸众生,那真君既然能够得道,想必也不是无理之人。”如今小青连身形怕是都维持不住,而白素贞的身体也是虚弱。此事因自己而起,不能连累了她们。

白素贞却怒道:“你方才说的那些话都是假的不成。”她一作色,自有一番威严,许仙也不由嗫嚅起来。

白素贞叹道:“我们是一家人,若不能共同进退,还做什么夫妻。”

许仙这才点点头,道:“你先换换衣服,我去招呼一声青儿。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会一会这位真君。”

白素贞这才释然微笑,道:“你好好劝劝青儿,让她好好躲着,不要冲动。”

许仙点点头道:“交给我吧!”

许仙一边往湖边走去,一边计算着自己的底牌。对方也是道教高人,那追星剑除妖摄魔的作用就大大降低。而敖浑的躯体不能长期离开钱塘江,怕被人发现异状,并没有带来苏州。那些符箓之道在对方面前,更是拿不出手。太阳真火威力固然是不小,但对方绝不会给自己近身的机会。

无论来的是哪位真君,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儿的从凡人之身,修到如今的高度,绝非敖浑那种养尊处优的龙族所能比。能成神做仙的,哪一个不是人中之精。

因为仙道本就是人间最广大,最深邃,也最艰难的一条道路。可以说,随便一个修道有成之辈,若是一心追求其他,也没有不成的道理。

爱做官便是王侯将相,爱诗赋便是文豪才子。

比如这三位真君,除了上茅君自小就一心访道外。中茅君茅固,字季伟,汉景帝时举孝廉,累迁至武威太守。下茅君茅衷,字思和,汉宣帝时迁洛阳令,后拜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

所以指望这种人会像敖浑一样脑残,几乎是不可能的。许仙想来想去,竟然没有什么必胜的法子。而且就是胜了,怕也是捅了“茅蜂窝”。

老道士许府的大门前,却没有直接一穿而过。先是抬起头望望半空,黑气愈发的浓郁,却又纠缠着一道白光,更杂着一股的青气,令他皱眉不已。再仔细看处,却又见一点金光,更是弄不明白。

观气之法极为精细,外行难治。但大体一分的话,倒也简单。紫气现处,五霸诸侯;黑气现处,山妖水怪;青气现处,得道神仙。红气现出,人间沙场。金光现出,佛门高僧。

如今泥沙俱下,龙蛇杂居,这是什么道理?那白光青气也就罢了,金光分明是佛门的象征,如何会出现在这里。掐指算处,却觉得命相乱成一团,哪里看的清楚。

本来他已算出此处所居的为蛇妖,同自己弟子的死又莫大的干系。刚好赶上端午节,就有着必胜的把握。

现在却不由多了几分小心,莫要阴沟里翻了船,让两位哥哥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