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刀自己动的手(第2/2页)
当然,跑路高手平时就私心较重,和大家交情不深,也是被杀的重要原因。
牛老三等人骑上快马,全速往崂山赶。
另一路高手奔赴京城,路上恰遇百花阁巡回演出。
那场面,绝对是万人空巷。
百花阁排练了一段时间,先在京城举行了三场演出。有朝廷帮忙宣传,占据外城最好的地段,效果想不好都不行。
当然,关键是话剧形式够新颖有趣。
受秦行之启发,文良纯等人编的剧本虽然没小道士那么狗血恶俗,也有许多夸张的成分。大臣们都是明白人,准确抓住了话剧吸引人的真正要素:通俗易懂、情节起伏。
完全使用白话,不用识字就能看懂,尽量还原真实场景,配上特别定制的乐曲,再加波澜起伏的情节,演的还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皇帝的恩怨情仇……
第一场演出之后,京城百姓差点疯了。
三场演出下来,百花阁立刻拥有了第一批死忠粉。
孙蒙自然不会错过这种热闹,三场演出一场没落,都带着侍卫去全程观赏。对大臣们编写的剧本,孙蒙给予了高度评价,亲口在朝堂上说:“诸卿比朕了解朕呐!原来我是这么霸气四溢、风流倜傥的人物。”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百花阁没男人,饰演皇帝的是一位新加入的花魁,与孙蒙心目中完美的自己差距较大。
但就像小道士说的,这是时代特色。目前能进行娱乐活动的只有青楼,所以你就算排一出三国的戏,演张飞的也只能是青楼女子。
按计划,百花阁从京城出发,在每个州府和稍大点的县城进行演出。
每到一地,必然火爆。
从京城开始,很多有钱有闲的粉丝就一路跟着百花阁,人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浩大,当地百姓想不注意到都不成。
再加官府大力宣传,万人空巷也就很科学了。
这一切和大内高手无关,他们急着回京,根本没心思停下来看热闹。
终于赶到京城,不出意料发现小道士还没回京,连休息都顾不上,顺着官道又一次上路,奔赴崂山。
……
上清宫后山洞。
李奉常、郭长老等人,以及小道士团团围坐,众人面前的地上,摆了数个白瓷瓶。
李奉常叹气:“可惜啊,道友为何就不能修炼呢?”
郭长老叹气:“可惜啊,道友为何是鸿蒙派掌门?”
岳长老也叹气:“可惜啊,道友为何……就真配出生发药了呢?”
几个秃瓢长老集体拿眼瞪岳长老。
秦行之忸怩道:“区区生发药而已,和真正的丹药毫无可比性,咱不提那些神奇的灵丹,就是大路货归元丹,也比生发药强了几十倍吧?”
“此言差矣。”郭长老摆手,“关键不是药效有多神奇,区区几天时间,秦道友就能配置出可用的新药,这才是让人佩服的原因。”
李奉常说道:“贫道甚是不解,秦道友此前应该没接触过灵草,你到底是如何分辨药性,又是如何做到把几种灵药恰到好处的配伍呢?”
秦行之摊手:“你问我,我问谁?”
自家事自己明白,别说灵药了,连中药铺的那些普通药材,小道士都没见过多少。至于说药性什么的,更是半通不通,甚至还不如老道。
如果他真是杏林高手,给人看病也能混口饱饭吃,当初何至于那么凄惨?更不必每次忽悠人,都靠老道的黑针碰运气了。
以前饭都吃不上,没条件接触药材。
后来混好了,小道士也曾试图分辨药材药性。所谓艺多不压身嘛,道爷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运气这东西谁都捉摸不定,万一哪天又混惨了,趁现在年轻,研究点中药学,以后好歹也能有个养活一家人的手艺。
可惜,中医十分不讲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入药。老鼠尾巴、臭虫壳什么的,还能理解……陈年桌子腿治风湿,这他么算什么原理?
小道士痛恨死搬教条,很快就放弃了。
被郭长老拉去研究配药,秦行之本来完全不抱希望,谁知一接触灵药,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他居然能轻松分辨灵药的药性!
这些灵药他甚至都叫不出名字,偏偏随手一摸,心中立刻就对灵药的性质有了充分了解。让他具体说是如何分辨出来的,他却又说不清楚。
就像是天经地义他就应该明白灵药的药性一样。
这科学么?显然不科学。
和小道士分辨力量性质的情况差不多,搞不清是如何做到的,但他就是能做到——因此,不科学的事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秦行之也能坦然面对。
有这能耐,配置生发药根本就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