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咒语

我的咒语只对死亡生效。我的咒语可以保存它们已经变得非常稀薄的身形,还有那些极为脆弱的记忆。当然,还有乌足草。我烟管里放的不是烟叶,而是乌足草的根须。我吐出的烟雾在搜寻魂魄的足迹,抚摸能让它们重新现身,我让它们继续在单薄的、烟雾状的形体里活着,继续受苦。

大公主

翊璇宫里,住着大清唯一一位公主,她的封号是荣寿固伦公主。

自公主入宫,太后赐住咸福宫,遂赐名翊璇宫。后殿同道堂更名为璇室。翊为辅佐之意,璇室即璇闺,是华丽闺房的意思。

公主是太后的心腹,是宫里名副其实派头十足的大人物。十七岁时,丈夫去世,公主的婚姻不足五年。公主的府邸坐落在地安门外的宽街,大部分时间,公主住在紫禁城里。她的丈夫在世时住额驸府,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可谓屈指可数。公主没有子嗣,她脸上,却看不出孤寂落寞的痕迹。

公主是位精力充沛的女人,她去的方向,总似有大事君临。虽说住在宫里,我很少看见她。她的翊璇宫无人造访,宫眷们出于本能总是绕道而行。有好几次,我打算拜望公主,可走到半道就变了主意。我也本能地绕道而行。

我们习惯称她大公主。

她的相貌比实际年龄大很多。她七岁进宫,出嫁,当了寡妇后,便很少再回公主府。围在太后身边的差不多全是寡妇,要不就是待嫁的格格。宫女们出宫后,也会费尽心机,想要重新回到宫里,似乎没有人对宫外的自由有兴趣。皇帝对她们从不正眼相看,皇帝说她们太丑,有股子霉味儿,有意躲开她们。荣寿公主常穿一袭深色旗袍,头上绝少戴簪花首饰。她所有的首饰,据说丧夫后,都命人装在箱笼里封存。虽说太后要求宫眷们打扮得漂亮入时,以显示皇室的品位,但大公主脸上绝无脂粉。她瘦削,腰挺得笔直。扬起的下巴,让她显得很高,其实她只是中等身材。在我印象中,大公主从未变换过发型,没有人说她美,也没有人说她丑。她好似一片乌云,所过之处宫眷奴才都安静肃穆,如临大敌。

她身后常跟着些丫鬟侍女,全都着深色旗装,走路的样子专注而了无声息。皇帝说,她和她身后的奴才,很像西洋被叫做清教徒的信教者。她衣装考究,却常用别人回避的深重颜色。她太庄重,太古板,除了眼睛眨动外,她站在太后身边,稍不留神,会被错认作一尊泥塑。

她的父亲是赋闲在家的恭亲王。他本来是位权臣,现在却在府里种花养鱼,不问政事。紫禁城好像遗忘了这位亲王。他的子女们相继去世,大公主又进宫做了太后的养女。恭王府失去了所有能承袭爵位的子嗣。大公主与同治皇帝同年出生,在宫里相伴长大,是唯一可以同太后谈起同治皇帝的人。

每位进宫的贵族女子,都要经过大公主的调教。就像食物,在送去太后时,总要经由验菜师动第一筷子,看看里面是否有人投毒,或滋味是否合乎要求。大公主是贵妇们的验菜师,贵妇们的行为举止,该怎么回答太后的问题,表情,都要经过这双眼睛的审评,修改,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她是这方面的顾问和教官。看不出她有什么喜好。抽烟也许是一种喜好,对洁净的苛求也是一种喜好,对于规矩礼仪的无限忠诚,也算是一种喜好。她是所有这些喜好的集合。

大公主自顾自走路,有一次我望着她的背影儿出神,她头也不回,说,珍嫔,宫里的礼仪你学得很好,可你的眼睛让人担忧。你长着一双让人担忧的眼睛。

她能看见背后的人和物。

五年来,我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面。拍照让我重新看到也许更为真切的现实,但是当我想要走到更近处,现实,往往显示出复杂的形式。反而,我站在了离真实更远的地方。就像迷宫,越是接近中心,越是被中心所控制,失去判断和最初的勇气。

我陷于爱,许多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等我清醒,重新查看我生活的地方,我看见大公主带着令人疑惑的沉默在殿堂里穿行,她要去哪里?她步伐从容,可从容里含有匆忙,她沉静收敛,可微蹙的眉头显示她心事重重。她单薄又紧闭的双唇让我沉思。她从我身上掠过的眼神,会让我想得更多。宫眷们说,宫里没有她不知道的事。这是自然,她几乎经历过了从同治皇帝到光绪皇帝所有的事。而我对这一切大都所知甚少。

她姓爱新觉罗,这是无法改变的,也是我要接近她的理由。如果她冷僻到与我无话可说,那我们就谈谈千寿节,总归千寿节越来越近了,请教礼仪是不可回避又不越礼的事儿。我换了身素淡的常服,带了些平日做的手工和一沓照片。我要说服大公主拍些照片。莺络用一块丝绸包好这些东西,跟在我身后。